在虹口消防救援站这个有着百年历史的中队里,有这样一位消防员,他入职短短5年,就荣立个人和集体三等功4次、受嘉奖3次。最近,他更是一不小心成了“网红”,变成了拥有超高人气的新“流量”。在全国消防宣传月之际,记者走进虹口消防救援站,揭秘“网红班长”王大景是如何炼成的。
被网友“高赞”的专业救援是他的日常
当被问起如何看待自己成为“网红”,被网友贴上“溺水救援”“生死200米”“赤脚奔跑的样子真帅”等等关键词时,这个略有些腼腆的安徽小伙儿摸了摸头,直言道:“当时都懵了”。因为在王大景看来,这些动作都是消防员专业救援时的日常,几乎每周都要来上这么几回,没想到能在网上引起网友的“高赞”。
镜头拉回事发当天。今年5月9日,一名女子在虹口港溺水,虹口消防救援站接警到场后发现,该名女子正在河道中央扑腾,距离岸边约20米左右。王大景按照水域救援专业流程,火速脱鞋下水,与岸上队友绳索拖拽配合将其救起,并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随后,他与队友用担架将溺水女子送往距离现场200米左右的第一人民医院。
此时,王大景由于下水救人,还未来得及穿鞋,直到该名女子进了急诊室,他才突然发现自己竟还赤着脚。“没有穿鞋的时间,也没有考虑到穿鞋。”王大景说,不管是在平时的实操还是理论考核中,救援第一的原则已经被刻在了每一位消防员的心中,“紧急情况下,先救人永远是我们的原则,这时完全考虑不到自己的状态。”
虹口港赤脚救人其实只是王大景入职5年来经历的众多救援中的小小片段。31层高楼火场身背瘫痪老人,安全转移;超强台风“利奇马”期间,为群众排除一个又一个高空坠物隐患……王大景已累计参与各类救援4300余次,救回无数条身在险境的生命。
专业救援背后是无数次的加训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实际救援容不得一点儿马虎和差错,必须做到更快、更准。为了提高广大消防指战员的战斗水平,每年,消防救援队伍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练兵比武。2019年初,已在支队级比赛中斩获佳绩的王大景获得了参加总队级集训的机会。没想到这一去,却让王大景明白了什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刚到集训队这个集合了全市优秀人才的地方时,王大景各方面的能力素质并不突出,有些成绩甚至还拖了后腿。每天高强度的训练也使王大景的脚踝响起了伤病“警报”,细心的队长发现了,可是,集训队是优胜劣汰的竞技场,不是带病休养的“疗养院”,队长告诉王大景:“如果你不能坚持,就跟在队伍最后面吧。”王大景不想认输,不想失去得来不易的机会,更不想给身后的兄弟们丢脸。
于是,王大景开始了一遍又一遍的加训。别人上午操8遍,他就操12遍;主力组休息了,王大景带着后备组继续上;后备组坐下了,他跟着主力组又站了起来。其他队员劝他,“多休息一会吧,不差这一两遍。”王大景半开玩笑地讲道:“我还不累,多训练几遍晚上能多吃几份饭。”苦心人,天不负。那个最初拖着伤腿、不被看好的王大景开始在训练场上崭露头角,最终他被确定为纵深灭火救人操项目的主力一号员,并在全国赛场上代表上海消防取得1分15秒66的佳绩,荣获全国第四名。
用亲身实战经验带训新人
从全国赛场上归来的王大景,回到了最初的身份:虹口消防救援站特勤分队二班班长。消防班长的职责之一就是带训新人。
与以往消防员大多由现役军人担任不同,这批新入职的消防员有着特殊的身份:他们是改革转制后的第一批,来自五湖四海,曾经有着不同的职业身份,进入纪律部队都是人生首次。如何带训、如何让他们从思想根子上适应新身份,王大景很是苦恼了一番:“当时真的感觉‘压力山大’。”
王大景想起了他做新兵时,老班长对他说的话:“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只有自己亲身体验,带头示范,知道训练的力度和角度,才不会将带训沦为“纸上谈兵”,新人也才能更加信服。王大景开始埋头琢磨起动作中的失误和不足,如何靠脚更有力、怎样转体不会晃,他都一遍一遍地尝试。拔军姿、练定位,训练服湿了干,干了又湿;踢正步、练靠脚,规范动作一遍接着一遍;喊口令、练音色,嗓子哑了一回又一回。王大景的辛苦新队员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班长的标准,就是我们的标准!”就这样王大景所带的班,在开训第一周就被评为“队列标兵班”。
入职5年,王大景用专业践行着自己的消防救援道路,在不断的实操训练中加满“技能点”,当好消防救援队伍专业化建设中的“螺丝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