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单颖文)
前天是我国第12个“全民健身日”。当晚8点半,虹口足球场内全民健身球赛刚散场,武浩文就手握一把绿化铲、一把二股叉“上场”了。此前2个小时,这里刚刚进行了一场“球迷球员”的7人制业余足球赛,也是虹口足球场全民足球公众开放首日的第一场比赛。作为目前本市中心城区唯一真草草坪专业足球场的草坪管理员,武浩文在球赛结束后,便和同事开启了对草坪的例行“巡逻”,及时修补草皮损坏,守护好脚下这片“全民草坪”。
“关系到运动安全的事,马虎不得”
从球场入口走到赛场顶端的巡场起始点,武浩文已满头大汗。从点位上走出没多远,他就“火眼金睛”地看到中场附近边线处有个拱起的小草块。他快步走到“事发地点”,蹲下身子,将草皮二股叉从拱起处插下,再稍稍用力将二股叉往中间推,然后拔出来,又在拱起处的另外三边重复这一动作。当这里形成一片草拱,他再站起来踏了几脚,将其踩平。
由于是球迷来踢业余球赛,再加上在预订须知公告里通知对方不要穿长钉鞋进场,以及严格的现场球鞋查验,武浩文预估,这处因球员铲球或急停等大动作造成的草皮损伤,应该是当晚最严重的情况,甚至可能只产生了一两处。即便如此,他和同事仍然分头一遍遍地来回巡场,直至他们的足迹和目光覆盖到当晚所有使用过的草坪区域。他们前前后后走了一个多小时。
武浩文说,虽然他们做的只是小修小补,但如果漏掉一处,既会对草坪产生严重影响,也可能影响以后上场球员的发挥,甚至造成球员受伤。“关系到运动安全的事,马虎不得。”
共同维护好“全民的设施”
受疫情影响,虹口足球场一直“歇业”,直至前天才正式向公众开放。但对“守草有责”的武浩文来说,今年却更忙了。比如,由于今年赛事活动未如期举行,在3月至5月冬季草的生长旺季,若不及时进行人工干预,迅速生长的冬季草便可能抑制夏季草的返青。为此,虹口足球场管理公司多次研究调整养护方案,往年平均五天修一次的草坪,今年缩短到了三天一小修。再如,今年上海遭遇42天超长梅雨季,尤其是碰到持续半天以上的暴雨后,球场部分区域会发生积水,影响小草生长。雨停后,养护人员便要打孔疏松土壤加快排水,待草坪收干后再进行适度滚压,直至达到比赛用地硬度要求。
虹口足球场管理公司总经理宋伟民告诉记者,今年梅雨天气造成的光照不足,推迟了虹口足球场的夏季草复壮。在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基础上,球场早在第二季度就启动了向社会公众开放场地的方案拟定工作。但由于草坪的使用要“看天吃饭”,7月他们又结合梅雨、高温下的草皮生长情况,对整个方案不断优化平衡,最终决定在今年“全民健身日”当天向外界开放。目前,虹口足球场每周五、六开放场地,且每个开放日轮流使用四片场地中的两片,确保草皮在使用后有充分的修复时间,既保证了专业场地得到养护,又实现了专业场馆为全民所用。
“大家走的时候别横穿草坪,从旁边绕过去,一定要保护好草坪!”首场球赛散场时,球队领队翟卫星不断提醒着队友们和亲友团。他说,这次虹口足球场的对外开放,体现了上海的城市服务内容越来越贴近百姓需求,让更多人有机会圆梦。作为受益者,理应做出力所能及的回报,共同维护好“全民的设施”,让更多人享用到“人民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