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洪)
近日,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虹口法院)联合虹口区司法局共同举办了虹口区律师参与非诉讼争议调解委员会揭牌仪式。
虹口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陈良,上海虹口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宇展,虹口区二级巡视员杨鼎忠,虹口区司法局局长王浩共同为调解委员会揭牌,上海虹口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陈素琴,虹口区司法局副局长胡晓红出席仪式。
本次揭牌是上海虹口法院着力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的又一重要突破,未来法院将积极推动完善律师参与非诉讼争议调解工作,重点打造线上对接平台,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矛盾纠纷化解服务。
专业力量,线上对接助力“枫桥经验”
李先生家里的电视因安装不当造成损坏,投诉到消保委,由于双方分歧太大,案子转交到上海虹口法院,法院委托陈律师进行调解。正值疫情期间,陈律师多次通过在线谈话和远程视频耐心地向双方解析法理,最终成功化解矛盾。
作为律师参与调解的案件当事人之一,李先生拿到赔偿款后专门致信感谢各方努力:“谨向虹口法院和调委的法官、调解员们道一声辛苦了,感谢你们在办案过程中提供的公正、高效、热情的司法服务。这次调解不仅收获了圆满的结果,更收获了法律知识。”
这只是上海虹口法院委托律师调解的成功案例之一。
过去的两年时间里,上海虹口法院共委托律师参与调解15件消费类纠纷,成功调处9件。在新时代“大调解”格局的背景下,律师职业性、专业性、实践性的优势为法院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提供了更多的支撑。
有了前期积累的成功经验,本次揭牌成立委员会旨在将律师参与调解工作迈向常态化、制度化和信息化。据上海虹口法院副院长陈素琴介绍,法院将通过打造与委员会之间的线上对接平台,改变收案后按照名册指定律师调解的传统做法,更加凸显调解委员会在纠纷调解中的主体作用:既能直接对通过线上平台申请调解的案件进行处理,也可在对法院委派调处的案件统一接收后,由当事人选择或律师调解委员会指定进行调解。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老百姓不仅可以通过线上对接平台申请调解,律师在工作时也可合理运用远程视频、在线谈话等信息化手段,这样的改进不仅将调解工作由线下转移到线上,减少诉累,也缓和了当事人来法院的紧张心理,从源头避免了法院的指定分案,促进律师参与非诉讼调解工作的公正公开。
用心组建,专业力量促进“源头解纷”
翻开眼前的委员会名册,记者发现这批律师调解员都有着相似的经历:均来自沪上各大著名律所,不仅法律素养与沟通能力一流,其中八成以上的律师都是“两代表一委员”——(中共)党代表、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
上海虹口区法院诉调对接中心主任黄凯介绍道:“除了专业能力过硬,我们认为‘两代表一委员’的身份能让他们在调解时更多一份入情入理,而调解积累的经验对他们记录群众的声音也有所帮助。”
“多亏了周律师这件事才圆满解决。我的健身卡才用了两次健身房就倒闭了,真是蛮恼火的……”刚刚签好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张女士讲述了自己的“调解之路”,去年2月她在小区门口某健身房办理了一张价值2600余元的健身年卡,不料三个月后健身房倒闭,“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张女士随即将健身房告到法院要求退款。
面对张女士的诉请,上海虹口法院委托周律师对案件进行调解。了解案情后,周律师多次与健身房沟通在合理范围内 “减损失,保权益”。最终促使张女士与健身房达成调解协议,将原卡余额转到几百米外的分店卡中,而这样的结果也让周律师非常满意:“减少了官司,也让消费者权益得到了保护,作为律师这样的成就感并不比打赢官司来得少。”
为了进一步规范律师调解委员会的工作,除了队伍的用心组建,上海虹口法院还联合区司法局起草了《虹口区律师参与非诉讼争议调解委员会工作规则》,从工作模式、工作职责、工作程序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规定,确保律师参与非诉讼调解工作的规范性。
据了解,下一步上海虹口法院将“多角度、全方位”完善律师参与非诉讼调解工作,保持稳定高效的线上对接,积极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互联网+律师调解”,安全高效的化解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