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楠)
香港华兴资本集团是业内领先的金融服务机构。近期,该集团拟在虹口新设外资投资性公司,初期投资约2亿美元。由于申报主体涉及两级母公司,申报材料比原来多出了一倍,再加上具体负责人远在北京,使得项目设立增加了困难。为了让企业尽快落地开展投资业务,虹口区商务委设立专项跟踪小组,提供7×24小时线上指导咨询,在一周内帮助企业完成前期材料准备,该项目将在近期完成全部设立手续,比原办理进程提速一倍。
据了解,虹口区今年头两个月,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因素,深化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全面实行7×24小时线上咨询服务,明确外资项目“专人负责、服务到底”的跟踪要求和“有问必答、高效专业”的服务,实到外资3.29亿美元,同比增长13.72%,在全市名列前茅。更让人为之振奋的是,2月20日起,《虹口区北外滩街道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公众参与草案)》在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网站上公示,3月20日公示期满。这意味着,北外滩的宏伟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扶持企业政策干货满满
2020年以来,虹口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区域经济发展,先后出台了“加强投资促进工作”26条措施以及“1+4”企业扶持政策,进一步明确“2+4+X”产业体系开展招商引资,突出金融、航运两大主导产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文化创意、专业服务、信息服务四大重点产业,加快培育5G产业,各产业部门主动牵头推动产业发展和项目落地,构建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
为全力支持企业抗击疫情,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虹口区科委日前出台了《关于全力抗击疫情支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细则》,对运用5G创新技术参与疫情防控和提供支撑保障,作出突出贡献的5G+VR/AR/MR、AI、IOT、区块链等领域的科技企业或创业团队,优先专享使用5G华为虹口专属云,最高可获得100万元额度的华为虹口云5G创新券。
据了解,虹口区培育支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企业发展。鼓励、支持区内企业、研发机构在疫情期间借助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疫情防控、网络购物、在线教育、在线办公、在线服务、数字娱乐、数字生活、智能配送等新业态新模式,有效推动在智慧生活应用、智慧城市管理、智慧经济发展等领域的示范性建设,经认定,按照不超过项目投入的50%予以资助,最高不超过50万元。
眼下,虹口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依托“一网通办”,打造更具特色的“虹口快办”品牌;推出“一事一次办”探索实践;申请执照24小时办完;申请发票最快半小时;实行双向免费快递物流服务,推进全程网办;“一证多址”的创举也在虹口试点。
在虹口区出台的干货满满的“加强投资促进26条举措”中,首次建立了区级“首谈”报备制度,形成重大项目跟踪服务机制以及重点项目综合协调机制;新出台了“1+4”企业扶持政策,将原先的产业政策进行梳理提炼,更加聚焦重点领域企业的发展支持力度,大幅度提高扶持比例。例如,对新引进的四大领域相关企业,根据其营收规模以及实缴注册资本,给予最高3000万元开办补助,并视情况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购房或租房补贴。
除了用真金白银“筑巢引凤”外,虹口也推出了“千人访万企”的长效机制,对全区91幢重点楼宇和48个园区精准画像,全面推行楼长制、园长制。担任“园长”“楼长”的,都是虹口区属功能性国企、各投资服务分中心业务骨干。如今“有事找楼长园长”已成为虹口品牌,还形成了“集团军”式服务楼宇的新模式,在重点楼宇(园区)内设立“企业综合服务驿站”,为企业提供从“开办设立、经营变更、政策咨询、业务办理、党建共建”等一站式服务。
培育北外滩区域发展新亮点
2月28日,虹口区在北外滩全球5G创新港举行“北外滩重点项目签约仪式”。此次签约仪式通过线下以及线上视频连线,由虹口区政府分别与4家企业进行重点项目签约,当场为8家企业颁发营业执照。
此次签约项目里,国海联运、铧汇投资、和慕资产、枫叶海运等一批重点项目,将助力虹口航运产业和金融产业进一步深度融合,凸显北外滩航运、金融双重承载区的作用。
根据虹口区此前发布的《虹口区北外滩街道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公众参与草案)》,北外滩地区将建设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顶级中央活动区;塑造世界级滨水生态绿地和公共空间网络、强化世界级标志性空间格局,构建与顶级中央活动区相适应的高效、绿色、智慧的综合交通系统,全面彰显区域特色和魅力。作为黄浦江流域第一等级地标群的一部分,未来,4平方公里北外滩还将建成480米高的浦西第一高楼,新增7幢200米以上、2幢300米以上高楼。建成后的北外滩将与陆家嘴、外滩三足鼎立、交相辉映,形成和谐的“黄金三角”整体天际轮廓,塑造特色鲜明的北外滩空间形态格局,不断强化世界级标志性空间格局,成为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
未来北外滩的甲级写字楼将从现有的15栋提升至40栋,可以承载近百家国际型、地区型总部入驻,成为全球高端楼宇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吸引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金融和航运企业总部、国际组织和功能性机构加速度向北外滩集聚,实现亿元税收楼宇和跨国公司总部数量的跨越式发展,将北外滩打造成为上海新时代发展的样板。
北外滩还将依托江河交汇的扬子江码头和核心商务区中心位置,发挥绝佳视野、丰厚底蕴、优越区位等优势,配置顶级会展功能,承接高级别、国际化的会议会展和最高水平的文化博览、交流活动。
正是因为北外滩地区极具潜力的发展前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央企和民营企业前来投资发展。今年以来北外滩地区累计引进及意向重点投资项目资金近100亿元,其中已落地注册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32个,项目资金达45亿余元。即使在当前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虹口在严格确保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依然牢牢坚持区域经济发展的“硬任务”不动摇,为了帮助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尽快复工复产,虹口更是制定了16条企业扶持细化举措,从多个方面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帮助复工企业缓解资金压力。
虹口北外滩作为一江一河核心商务区段、黄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多得的宝贵岸线,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着眼建设“世界会客厅”的目标定位,高标准、高质量谋划推动北外滩开发建设。虹口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北外滩开发建设,要求全区各级干部放大格局、拓宽视野,牢固树立对标意识、超越意识、精品意识、一流意识,力争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将着力推动功能招商、环境招商、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加快推动百亿级、千亿级的产业集聚,培育北外滩区域发展新亮点。
以“楼长制”提升楼宇经济转型升级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虹口区域内部分楼宇企业面临着发展的现实压力。随着楼宇复工率逐步提高,位于重点商务楼宇内的金融街、龙之梦、盛邦大厦、白玉兰广场、嘉和国际“企业综合服务驿站”先后运行,虹口区投促办依托“服务驿站”,采取“条块结合、协调联动”的方式夯实楼长制工作,助力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
虹口区投促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虹口区首先建立了一个非常时期的组织机构,将金融街驿站设为服务总站,负有总体工作指导、协调服务资源的职责,投促办派专员驻点办公,及时汇总服务信息,制定工作计划,掌握工作动态。与此同时,组建了一支多方联动的队伍,充分发挥“楼长制”作用,抽调楼宇联络员驻点驿站,公布联系方式,在楼内企业群内发布工作信息。形成投促办、楼长、联络员、楼管负责人四方联动的服务机制。
根据疫情防控和复工工作的阶段性要求,“服务驿站”加强网上复工辅导,推进“一楼一档”“一企一策”;围绕扶持政策解读,开设综合咨询窗口;为复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按照所在楼宇管理方的统一要求亮证上岗,采取“请进来,走上门”的工作方式,以服务本楼为主,也可按企业需求辐射周边楼宇重点企业。
“服务驿站”在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复工的同时,也注重细节服务,对复工企业,特别是复工员工在提振精神、生活保障等层面提供温馨的服务。最近,龙之梦“驿站”在服务企业过程中听到企业反映:部分员工虽然符合防控复工条件,但是因为恐慌心理,宁可请事假也不肯复工,还有的员工虽然上班了,但内心仍有焦虑和不安。针对这类问题,“服务驿站”与上海锦智社区公益发展中心合作,在驿站开辟专区,驻点预约服务,加强心理援助,通过线下“一对一”或线上视频、电话与员工交流交心,也可应企业之约上门开展个别辅导,目前该项服务已在各驿站预约巡回服务。
据介绍,在北外滩地区,楼宇载体优势明显,重点商务楼宇38幢,全区占比超过四成。虹口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力提升北外滩楼宇经济转型升级。对区域内新建楼宇,将从土地规划到出让引进企业各环节加强楼宇全生命周期楼宇经济发展。加大北外滩地区规划和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吸引总部型企业、头部企业落户。
对区域内存量企业,虹口将深化推进“楼长制”工作,结合疫情防控等工作摸清楼宇和企业的基本情况,形成“一楼一档”。鼓励楼宇管理主体进行改造,通过腾笼换鸟提升楼宇品质,吸引符合产业导向和具有成长性的企业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