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锡荣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距今整整90年前成立、仅仅存在了6年的文学团体,在20世纪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中,是一个传奇般的存在。它在中国革命史、思想史、文化史和文学史上,都刻下了深深的印记。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左翼文化运动中,“左联”是一支核心力量。以“左联”为代表的中国左翼文化运动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政治格局,对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更对中国的新文化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形成的左翼文艺传统,成为后来苏区文艺、延安文艺和解放区文艺,以至于新中国文艺所遵循、所抱持、所传承的优良传统。
最新研究表明,左联及其所引领的中国左翼文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文化战略的一部分。1929年6月中共六届二中全会作出的《宣传工作决议案》,首次决定成立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领导筹组左联等一系列左翼文化组织,开展左翼文化运动,助力中国工农革命。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战略眼光和先进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左翼文化界组成各种社团,利用各种社会文化资源,通过文学、美术、戏剧、电影、音乐等各种民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把左翼文化的触角伸向整个社会,有力地抨击了国民党黑暗统治,打破了“文化围剿”,同时发扬踔厉,开展左翼文化建设,为20世纪中国留下了一批文化经典。
但左翼文化运动并不仅仅是一场纯文艺的运动,而是一场社会革命运动。它对于国民党统治的冲击,绝不仅仅限于文学、文艺或文化领域。当中国革命陷入低潮的时候,左翼文化的逆势而起,打破了国民党独家把持舆论的格局,形成了左右两极,并进而主导了社会舆论;当苏区遭受国民党军事围剿的时候,左翼文化对国民党统治的冲击却呈野火春风急剧蔓延之势。而且因为左翼文化的深入人心,使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深得民心。
从整体格局上说,国共之间的较量,力量的此消彼长,从1930年左翼文化运动爆发起,就开始了。而左翼文化运动使这一两虎相争格局的势能的天平,已经开始倒向中国共产党。由于这种运势和走向基于人心的向背,以后这种变局再也没有发生逆转,也不可能发生逆转。左翼文化运动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格局,并产生了极为深刻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决定了中国社会向着有利于中国共产党的方向发生了不可逆转的运势。
左翼文化在土地革命中,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支文化生力军。正如毛泽东后来说的,这是一支与“朱总司令率领的拿枪杆子的军队”并驾齐驱的“鲁总司令率领的拿笔杆子的军队”,与红军并肩作战,分兵抗击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1937年7月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左翼文化人投入抗战。作为有组织的文化运动,左翼文化运动结束了。但作为共产党领导的拿笔杆子的有生力量,作为左翼文化运动的影响力并没有结束,而是进入了新的时期。在抗日战争中和解放战争中,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左翼文化继续发挥作用。表现在:一是输送了大批文艺人才,成为各个时期中国文化界的骨干;二是创作了大批文艺经典,打击了敌人,鼓舞了士气和民气,歌颂了劳动群众的可贵品质,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三是积极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与主张,引领了时代精神。而在文化上,左翼文化推动了中国文艺观念的现代化,引导了文艺功能的社会化,倡导了文艺的大众化。
左翼文化运动爆发至今已90年,今天我们回顾这场影响了几代人的文化运动,深感它是中国人民在挽救民族危亡、奋勇战取民族解放和人民福祉的道路上,给我们树立了方向标和里程碑的一面红色文化之旗,它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左翼文化运动对中国文艺发展,具有巨大而极其深刻的影响,由左翼文化的基因与各个时代的精神融合,熔铸成的先进文化传统,是激励我们在新时期不断砥砺前行的巨大动力和能量,值得珍视和研究、承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