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袁玮 齐传彬)
复古式雕花铁门、修旧如旧的红色外墙、干净整洁的公共厨卫,这些天,不少经过四川北路1774弄永乐坊的游客都会掏出手机,拍照留念。日前,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永乐坊房屋全项目修缮改造工程竣工验收,88岁“高龄”的老弄堂小区穿上新衣换了内胆。
厨卫改造 居民梦圆
建造于1931年的永乐坊是上海典型的新式里弄住宅,为三层砖木结构,被列为上海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然而,历经数十年的风雨磨砺,老弄堂早已老态尽显。下水管道狭窄、拥堵,私搭乱建、消防隐患等问题众多,厨卫空间杂乱陈旧,卫生条件差。
虹口区房管局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回应居民希望住房修缮的强烈诉求,对永乐坊进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修缮,既包括建筑外立面、屋面、结构检修等相关设施的改造,也对有条件的部位进行内部厨卫配套改造和粗装修,居民不用花一分钱。
今年71岁的骆蕙莲在永乐坊生活了大半辈子,拥有干净明亮的厨房一直是她多年来的心愿。过去,骆阿姨一家和楼下邻居的洗漱做饭都集中在面积狭窄的底层公共空间,因为建成年代久远,灶台水斗等老化严重,墙皮一碰就往下掉,甚至有老鼠在做饭时乱窜。赶上两家人同一时间做饭,转身拿东西都十分不便。如今,改造后的厨房墙面和地面统一铺贴瓷砖,灶台采用人造石,并安装了淡黄色的橱柜,使用多年的青石砖水斗被不锈钢水槽取代。“没想到这么漂亮、敞亮,终于圆了我的‘厨房梦’。”骆阿姨告诉记者,改造期间她和邻居商议后,还请施工队帮忙加装了张小餐桌。以前厨房乱糟糟也没地方,她和爱人每次吃饭不得不一个菜一个菜地端上楼,有时碰上烧汤羹,一不小心还会洒在楼梯上。“现在好了,烧完菜就可以直接在厨房就餐。”
绣花功夫 留住文脉
作为首个“虹口精品”里弄修缮项目,在确保居民居住环境有切实改善的同时,也要留住历史文脉。根据这个原则,修缮改造永乐坊下的是“绣花”功夫。
四川北路街道永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方琼告诉记者,永乐坊修缮改造面临的一大难题是取得民生实惠与风貌保护之间的平衡。由于房屋面积狭窄,一些居民多年前就在弄堂里搭了水斗,平时洗菜、洗拖把、洗衣服等都在弄堂里。水斗的拆除决定弄堂风貌的恢复程度,街道专门成立工作组配合居委,逐户上门做居民工作,让居民明白:水斗要拆,室内装不锈钢水槽是过“好日子”的事。不到一个月,百余个水斗全部成功拆除
。
“绣花”功夫,既讲究抓得准,又要求做得细。负责改造施工的虹房集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此次修缮更注重历史建筑物的“修复”和“还原”。比如永乐坊的墙体主要是清水墙,为保证原始墙体不受破坏,工人们先对附着于墙体之上的水泥块凿除,然后用高压水枪喷刷、冲洗,再用专门的砖粉材料对墙体“修旧如旧”。
同时,改造后的弄堂公共空间布置兼具实用性、美观性。记者在现场看到,空中的条形格栅铝合金电缆罩,将黑压压如蜘蛛网般的各类线缆统一收纳;弄堂道路两侧极具现代感的长椅,方便左邻右舍空闲时唠唠家常、晒晒太阳;沿街外立面空调外机统一调整至阳台内相同位置,并加装空调外机罩;在小区两条正对大门的主弄交叉路口地面,采用地砖浮雕,铺设寓意较好的文字“樂”……
虹口区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通过“美丽家园”改造等方式,让更多老旧小区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