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首批大型居住区之一,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曲阳社区已不再年轻。2015年,曲阳首创的居委干部“全岗通”机制目前已在全市复制推广,旨在打造“全科医生”般的居委干部队伍,让居民办事“一趟头”,打破条线壁垒,达到技能通、服务通、治理通。
今年以来,通过大调研走访,曲阳路街道聚焦“居民群众普遍反映,但又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将“全岗通”升级,深化和拓展其内涵和外延,以党建引领实现治理全面动员、以三级联动实现治理岗位拓展、以格局优化推进治理力量融通,将工作重点从工作人员通晓居民区工作升级到协调各方力量实现社区治理良性运转上来,形成社区治理周周有行动,周而复始,久久为功,探索推行了“党建引领下的全岗通周周转”机制,解决“动手干,补短板,求实效”的问题。
在基层党建引领下,玉四、东四、东五、密一、密二33万平方米的老小区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并进一步在林云、运一、运三共17万平方米小区铺开,有效破解了居民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居民获得感、认同感显著提升。
做深做实党建 引领实现社区治理全面动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曲阳路街道干部认识到,只有党才能凝聚起社会治理的最大公约数,党建引领是曲阳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提升社区治理的最优途径,而居民区党组织则是推动社区治理的基石。
街道强化居民区党组织的属地领导和组织协调作用,推动党建联建与社区治理各方深度融合,夯实“全岗通周周转”的基础。首先通过深化党建,引导居民区党组织成员、居委会工作人员经选举进入业委会,并在符合条件的业委会、物业公司成立党的工作小组,通过加强业委会、物业公司、居民区党组织联系、深化联建,提升居民区党组织统筹协调资源能力。
其次,通过促进融合,由各居民区党组织牵头、与居委会一起根据辖区地域特点,结合大调研中居民反馈的普遍性问题,梳理《居委会体检报告》,分析小区优势和短板,制定“一居一策”。通过“点位排摸、方案协商、评议反馈”流程充分听取居民意见,研究制定本小区个性化的“周周转”工作推进方案;之后通过搭建平台,实体化运作居民区物业与环境委员会,由居民区书记牵头,吸纳业委会成员和物业公司负责人成为委员会委员,挤出办公地点,挂牌建立小区治理“联合接待点”,打造居民区党组织与业委会、物业公司、社区单位和居民群众联动调处机制,推动“公众事、公众议、公众决”。
东四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建芳表示,曲阳路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街道领导一次次亲临现场,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一起调研,小区难题有人管,问题解决有力度。在三方高效推动的工作模式下,经过一个多月的共同努力下,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双东小区居民钱雯,平时爱好种花养绿。听说这次“周周转”将对小区绿化布局重新规划,主动找到居委会,希望认养居住处的一片绿化地。经过居委、业委会、物业协商,将赤峰路404弄15号处绿化带设定为试验田,由钱雯来认养,承担日常养护责任;居委、物业特邀专业人员对她进行了专业指导,传授培育经验、注意事项。通过植物布景,巧妙搭配,形成了别致的微景观,从周围的绿化带中脱颖而出,可谓万绿丛中一点红,甚是可爱,有效地提升了小区绿化环境品质。在小区形成了爱护绿化的良好氛围,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曲阳路街道网格化第一片区管理站站长倪俊说:“虽然第一片区里的小区还没有进行‘周周转’改造,但是这儿的居民纷纷前往那些小区进行参观。居民十分期盼,会到居委会问,‘我们小区什么时候能周周转改造?’”
优化工作格局 实现社区治理力量融通
为了优化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的“深化全岗通 推进周周转”的工作格局,曲阳路街道“四管齐下”,努力实现社区治理力量融通。首先构建了条块合力。房管局、民政局、城管执法局、公安分局、虹房集团、市场监管局积极参与到“周周转”工作中,形成联合党建,条块协同,各司其职,相互补台工作格局;其次,融合了居民区资源。街道党工委成员人人有责任块,每个居委会设公务员和事业干部联络员各一人。理顺居民区党组织和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驾马车”关系,杜绝无休止地扯皮讨论,试点推进合署办公,定点突破,形成“党组织掌舵引航,居委会负责实施,业委会主动作为,物业全情投入,居民全力配合”的良性格局。在试点的小区由党员志愿者、居委干部和楼组长共同组成“啄木鸟家园护卫队”;并在部分楼组试点建设“居民大厅”,推动“生人变熟人”,共同参与促进小区治理。
与此同时,激发了物业活力。建立曲阳路街道“物管中心”,负责加强对辖区物业管理企业服务指导,促进物业企业增进合力,关心物业企业的难处和诉求,协同解决跨界小区管理问题,引导物业服务企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小区环境改善和服务水平提升上来。针对曲阳六成售后公房由虹房集团大柏树物业服务管理的现状,为了确保“周周转”得到大柏树物业的支持,街道主动对接虹房集团与大柏树物业公司,共商共治小区短板问题,激发物业企业参与“周周转”工作动力。在已经开展治理的小区中,物业公司的口碑随着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而提升。此外,落实“三个一点”筹资方案,“周周转”采取项目化运作方式,引导建立政府、业主、物业公司各承担一部分整治资金的筹资方案,政府根据周周转推进情况给予建设资金奖励,撬动盘活业主、物业沉淀的资源和资金,激发居民群众参与意识,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自治有效衔接与良性互动。
在上海大柏树物业玉四小区经理宋宇看来,“周周转”初见成效,“三驾马车”不再互相推诿责任,关系更融洽、更团结。但从守住“周周转”的成果,常态化管理才是最终的目的。作为一线管理人员,看似简单而平凡的日常管理工作,要做细做实需要下功夫、需要勤恳的付出。把工作重心放在抓管理,抓服务,抓口碑上。服务水准上去了,居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就上升了,企业的收益及形象相比自然就提升了。
双东业委会主任栾民强说:“居民们对‘周周转’工作非常认可,都说‘老小区有了商品房的味道’,因为这是真正在为居民办事情。以往居民有需求,业委会想做,但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缺少实际操作能力。这次‘周周转’工作,街道花了大力气,街道领导很重视,带领各部门主任亲临现场,集合了居委,业委会,物业三家,听取我们的需求,并和我们商讨,发挥大家各自的特长。期间,指定各部门认领工作,规定完成时间,并三番五次到现场查看完成进度。由此得到了业主的认可,也同时解决了业主日常的需求。”
可以说,“周周转”作为“全岗通”的深化举措,实现了从居委会工作人员能力提升到小区治理良性运转的跨越。在党建实效、小区面貌、居民口碑、干部威信、物业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效果,形成了居委会、物业公司、业委会都积极要求实施“全岗通周周转”的局面。曲阳路街道将继续秉持“一张蓝图干到底”的理念,大局与细节同步把握。目前,“周周转”已在曲阳路街道33万平方米小区内推行,今年年底将扩大至50万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将覆盖所辖188万平方米的小区,达到创全指标的全面常态化,以党建引领,不断完善社区治理良性运转体系。
深化三级联动 实现社区治理岗位拓展
推进社区治理,只靠政府或居委会做不了、也做不好,必须统筹协调各方面资源,让各类主体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主动在社区治理中寻找自己的岗位。
为了确保“周周转”推进有力,曲阳路街道成立“周周转”工作领导小组,整合街道资源给予支持;各网格化片区在不增加人员、不增加经费的前提下,统筹联动各方力量“组团式”下沉,将党建宣传、城市管理、综合治理、民生服务等管理和服务资源配置到最贴近居民区的地方,帮助居民区解决具体难点问题;居民区党组织发挥“四位一体”(居民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居民区治理机制作用,整合居民区资源协同推进。
“周周有计划”。明确街道、各职能办、下沉部门、网格化片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等各级单位“周周转”的职责。各责任单位结合各自职责,做到“周周有计划”。各居民区围绕大调研工作中居民群众普遍反映的热点问题,结合居民投诉,物业、业委会上报,信访、“12345”投诉和职能办公室工作反馈等方面数据,梳理问题清单、需求清单、资源清单,同时,结合各自在居民区 “天天有巡查、日日有发现”,锁定本居民区“周周转”工作重点计划任务。在玉四小区首批试点时,共梳理出问题清单达110余项。
“周周有行动”。街道每周排出工作计划任务,明确主责,注重协同,共同“解剖麻雀”。在决定玉四小区环境清理整治的方案和目标后,居民区党组织现场听取居民合理化建议,排摸调解因工作推进产生的矛盾,形成一整套高效、可复制的工作流程。如在3月7日至14日的一周时间里,物业公司每天安排30名工人在小区作业,居委会发动志愿者积极参与,清理小区绿地6000平方米,清除垃圾近12吨,为后续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周周有成效”。“周周转”实施中,社区各级党组织引导有关各方主动担责、合力攻坚,深入研究“经费、人员、技术、规划”等问题,为最终化解“陈年痼疾”集聚合力。居民区党组织牵头,充分发挥“四位一体”居民区治理机制作用,监督实施单位严格按照本小区“周周转”工作计划安排推进,项目化推进(停车、垃圾堆放、彩绘墙、绿化),逐一化解难题,让居民持续感受到小区面貌的更新。
玉四居民区第一党支部书记俞玉华说:“步入如今的玉四小区,满眼春色、绿意盎然,隔离栏上的悬挂式盆花和小区里的两个由居民自行认养的‘口袋花园’都为整个小区的面貌平添了一份美丽和娇艳。大家每每经过此处时都会忍不住驻足欣赏或者干脆来个合影留念。”
整洁的路面和为车辆能有序、单边停放而专门重新划分的停车线,不但使生命通道完全留了出来,还使整个主干道看来更为整齐划一。绿化带里的休闲椅被移到了外面,腿脚不便的居民和老人们坐在一起聊天更方便、更舒心了。原本路面高低不平的健身广场,变成了光滑而整齐的路面,使每天来健身的居民们都开心不已。
专家点评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主任刘建军认为,城市基层治理经历了一个从条线分割到块区集成的过程。以管理下沉、资源下沉和人员下沉为主要特征的治理创新,为城市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其次,在中国城市基层形成了各种类型的治理平台,也为横向的资源聚集和人力整合提供了良好契机。但是,下沉和平台还不足以充分保证治理盲点的覆盖、治理难点的克服、治理痛点的消除。只有使“基层治理运转起来”,只有使基层治理的动力系统强盛起来,只有使基层治理的主体行动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上海市虹口区曲阳街道构建的“周周转”治理新模式,就是基于“使基层治理运转起来”这一理念,用“以人民为中心的”的治理红线,串联起了街道党工委、条线部门、社区、居民、业委会、居委会、群众团队等各种角色。在这个模式的初步运转中,积极行动者、基层协商民主、理性参与快速成长起来,不仅有效解决了困扰小区治理多年的难题,更为重要的是把潜伏在社区之中的前瞻性公共议题也开掘出来了。
“周周转”社区治理新模式,其鲜明特色就是为各种平台注入了运转起来的动力,促进了理性的积极行动者的诞生。其最大价值可以概括为推动了基层治理实现了从“平台”到“行动”的积极转向。
《周周转日志》摘编
玉四居民区有本《周周转日志》,记载着试点工作的轨迹和小区旧貌换新颜的点点滴滴。
玉四居民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面积约3.41万平方米,有高层、小高层,也有多层,共计1308户家庭,常住人口约三千人,老龄居民达到36%。有3个业委会和江城、大柏树2个物业公司。小区老旧、基础设施老化、停车难等问题突出,与新建小区差距明显,居民对小区宜居的期盼强烈。
2月27日,街道党工委书记谢海龙到玉四居民区,用精细化管理的标准实地查看,发现诸如基础设施、环境卫生、违章搭建、绿化布局等历年欠下的“老账”有50余处,居委会汇总的围墙损坏、绿化带垃圾、休闲椅破旧、窨井盖松动等司空见惯问题,竟有110个之多。“短板”呈现在片区和居委干部面前,其中70%以上属于物业管理问题,是民有所呼的急难愁盼老问题。
3月2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文化中心410室,专门召开了“周周转”试点工作会,党工委书记谢海龙强调,要提高站位,坚持党建引领,确保“周周转”的有效运转。办事处主任王磊从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求出发,阐明推行“周周转”工作模式的意义,提出要与“六无”创建和“美丽家园”建设等对接,形成责任清单和追责清单,提升社区品质。随后,街道各领导纷纷下基层当面指导工作,职能部门跨前一步,主动请缨对接、认领任务,并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清单上所罗列出的各项任务,从现场商议到拍板定夺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一场“周周有计划、周周有行动、周周有成效”的战役在那一刻全面打响。
随着“周周转”工作的推进,居民区逐渐形成党建引领,居委会牵头,党员志愿者参与的自治、共治机制,并依托区域化党建优势,辅之以片区支撑,营造出“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氛围。居民区党总支与大柏树物业党支部开展联建活动,并多次联手开展了楼道整治行动,每一次的行动都为党员展示风采搭建了平台,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党员们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
另外,还确定了小区环境清理整治的方案和目标,编制了党总支联系党支部,党支部联系党小组,党小组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联系图,且各项工作的开展中都有党员的身影。在小区综合整治中,为了使“周周转”的发现机制能落到实处,由10位居委、业委会和物业成员以及党员志愿者、楼组长所组成的“啄木鸟”家园护卫队应运而生。每天,护卫队成员都会带着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利用上、下午各1小时的时间在小区里认真仔细的巡视,寻找出需要整改的地方,并集思广益提出各自的整改设想。例如:垃圾厢房旁的垃圾需要清运了;小区木椅需要修整、油漆了;绿化地里的花草需要补种了;自行车乱停放等信息都在第一时间反馈给了物业,并及时分门别类报送有关部门,使问题力争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通过全方位发现和收集问题、全过程梳理和解决问题,以整治提升管理、以参与提升治理,有效解决社区治理的难点、痛点和堵点,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归属感。可见,这次的“周周转”工作既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作提供了抓手,又为党员们在居民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提供了平台。而每一次领导们的视察以及兄弟部门的考察,又为我们“周周转”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很多独到的见解和全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