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龙钢 记者 朱贝尔)
拉扯铃、抽陀子、套圈子、滚铁圈、打弹子……这些上世纪五、六十年前人们在弄堂里"白相"的游戏,昨天重回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的多条老弄堂。一场“庆重阳、忆童年,四川北路老弄堂快乐游戏节”在兴业坊、恒丰里等老弄堂里举行。
虹口区域内老建筑、老弄堂比较多,每条老弄堂都有其特有的老上海文化底蕴和一段精彩的老故事。“我小时候就是在弄堂里白相这些游戏的,可以讲这些游戏伴随着自己的童年。即便现在老了,当年玩游戏的情景依然难以忘却”。住在山阴路57弄85号底楼,今年75岁的邬云庆老人对记者说,当年弄堂里,大人们女的穿旗袍,男的穿西装、中山装进进出出,小人们就打弹子、刮香烟牌子,拉扯铃、造房子等做游戏。如今,弄堂游戏虽然随着家庭居住环境的改善和家庭娱乐的多样化而逐渐消失,但弄堂游戏带给几代人的欢乐却终身难忘。
记者了解到,这几年虹口区加大了对区域内老弄堂的修缮力度,使许多老弄堂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出现了如四川北路街道花香弄堂、书香弄堂等一批有特色的老弄堂文化,居民们的生活舒适度也提高了。此次,四川北路街道在老弄堂里举行的快乐游戏节,不但使居民们能在家门口再次领略到儿时做游戏的魅力,而且也使老弄堂里充满了和谐快乐的氛围。
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许多居民玩得不亦乐乎。在恒丰里,几位五、六十岁的居民正在玩儿时的掼结子游戏:居民唐友群抛出沙包,翻动一块骨牌,然后又迅速接住沙包,直至把全部骨牌翻成背朝上,最后抛出沙包,一把抓起七个骨牌,再接住沙包……一连串的动作依然那么敏捷,“小辰光经常白相,弄堂里摆只台子,几个小人就白相掼结子,半个多世纪还是没忘记”,看到记者很惊讶她的动作,唐友群边回忆边自豪地说。
四川北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李铭告诉记者,该街道区域内有山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和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老弄堂、老建筑比较多,居民们对居住了一辈子的老弄堂、老建筑都有一种特殊的情怀。街道准备每年在老弄堂里举办丰富多彩的快乐游戏节,将这些老上海弄堂游戏重新带回到社区居民身边,在穿越时光的同时,唤起居民们儿时的点点滴滴,也让年轻人知晓这些曾经给老上海人带来欢乐的游戏,体验老上海特色的生活情趣,了解更多的上海弄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