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曲阳路428弄2号楼电梯加装工程顺利竣工”。日前,一面面喜庆的红幅挂在了悦华小区主干道两侧。业主代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电梯供货商正在现场验收。与此同时,其他小区居民也纷纷前来围观这栋“第一个吃螃蟹”的楼,有的是好奇,有的是羡慕。
看到这番景象,2号楼的居民张海翎备感自豪,他是这项工程的牵头人之一。张海翎住在六楼,他的父母亲都已经80多岁了,他的父亲由于腿脚不便,每次上下楼都要请人协助,单次就要花50元,“有一次,我父亲从医院看病回来,一下子找不到人来协助,硬是在楼下等了一个多小时,才等到一位壮小伙来帮忙。”这件事对张海翎的触动很大。2015年9月份,他和楼内其他三位住户商量后,主动请缨自发形成了加装电梯小组,包揽了与居民协调、与部门对接、到外区向成功案例取经等一系列工作。
据了解,增设电梯主要有六个程序:制定初步方案、申请项目计划、编制设计方案、签订相关协议、完成审批手续、竣工验收备案。整套方案实行二次征询的方式。欧阳路街道房屋管理办事处副主任王夷刚介绍道,目前,老公房加装电梯项目已经由原先要加盖46个公章减到了15个,主管部门也减少到了4个。“首先要到区房管局进行审批,然后由区规土部门进行核定,区建管委发放施工许可证,最后由市场监督部门进行验收。如果顺利的话,整个流程需要一年的时间。”
在张海翎的书房内,一叠厚厚的材料十分显眼,这些材料有进度计划表、成功案例的经验笔记、审批文件等。对于项目的各个时间节点,他了然于心,2015年9月开始征询居民意见,同年12月12日完成了楼内居民百分之一百签约,以及小区三分之二业主的同意。2016年1月25日,立项终于批了下来。张海翎和其他业主商议后,找到了一家熟悉加装电梯工程的设计院设计方案。由于楼内没有预设安装电梯的位置,所以只能将电梯安置在楼外,为了最大程度不影响楼房结构,方案便把电梯门安置在了楼梯半层处。
不过,好事多磨。2016年下半年,经过多次核查修改的设计方案,在关键的公示图纸环节出现了问题。由于标准型电梯需占用小区入口2.5米宽的范围,与预计的略有差距,可能会影响到车辆的进出,从而也引起了部分小区业主的反对。事情陷入了瓶颈。此时,欧阳路街道大二居委会的居委干部站了出来。在居委干部的牵头下,提出反对意见的业主代表、2号楼居民代表、物业公司、施工单位等各方聚在一起,召开协调会。最终,大家一致同意,把电梯本来2.5米的正常宽度,改为2.2米宽度的非标准型号电梯,虽然成本会增加,但小区人心齐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在资金方面,居民们也相互理解,没有提出异议。此次加装电梯工程的总投资在70万元左右,根据国家的文件规定,业主可以向政府申请将近三分之一的资金补贴,其余部分则由居民自行承担。张海翎表示,按照“台阶算法”,楼层越高,出资比例也就越高,整个过程中居民都十分支持、配合。
从征询意见到竣工使用,正好两年的时间。电梯装好后,楼内期盼已久的12户居民都拍手叫好,尤其是老人及其家属,更是了却了一桩出行难的心事。72岁的谢老伯住在4楼,几年前他腰椎滑脱,还打了钢板,连走路都成了难事,更别提爬楼梯了。他表示,以前爬四楼至少要休息两次,现在一按电钮就到家门口了,很方便。同时,他也颇为感慨,楼内曾有一位90多岁的老人,也一直盼着通电梯,但最终没有等到。“不过,幸运的是,我们和我们的后辈都能享受到了。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为了给重症瘫痪老人及其家属提供更多便利,欧阳路街道也表示,将再出部分经费给这部电梯加装无障碍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