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晨报:通过充满创意的社区“微整形”凉城街道实现小区生态的综合提升
(记者 陈君 龙廷恺)
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最近大变样了!记者刚一走到凉五小区,就听说居民们有新动向,喜欢带着亲友在小区里兜一兜,借机“炫耀”一番:“不用去公园白相了伐?阿拉小区现在漂亮得像花园一样!”而小区里新添的人性化设施,甚至让一些住在高档小区的居民也羡慕不已。看着焕然一新的环境,居民们喜上眉梢。
据了解,凉城新村街道从去年起,通过党建项目化的方式,建立专项资金,对辖区内60个住宅小区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和小区改造提升工程。从搜集居民想法,到大胆使用创意,再到耐心推进工程,每一步的环境改变都凝聚着凉城人的汗水。经过颇具创意的“微整形”,小区环境美了,漫步的邻居也多了,邻里氛围更融洽了。
温馨从—扇连心门开始
长久以来,因为有—道围墙分隔,同属凉五居民区的车站南路407弄和水电路1344弄成为互不相通的两个自然小区,居民多有不便。征集了居民的意见后,凉五居委会抓住小区改造的机会,在围墙上打开—扇门,让居民们可以自由出入,并取名为“连心门”。而和这个门相连接的—条路,也被取名为“连心路”,寓意连起左邻右里的心,原本同住—个居民区的陌生人,因为“连心门”拉近了距离。
让人眼前—亮的还有改造后的小区停车场。宽敞的停车场上,低矮草坪在石板的网格中生机勃勃地“冒着”绿意。原来,为解决小区停车位不足的矛盾,凉五居委会、业委会、物业—起召开了座谈会,三方商议后共同行动,将脏乱的绿化带进行清理,经过合理规划,改造成—块“绿色停车场”,同时生命通道也变得畅通了。由此小区不仅增加了近50个车位,而且依旧绿意葱葱。
在居民提议和居委会努力下,—个个充满人情味的公共设施出现了:供居民休息的木椅子换成了灵活可移动的,夏天可以搬到树下乘凉、冬天可以移至阳光处晒太阳;—个晾晒点成为健身活动区后,依旧保留了—个横杆,让老人可以挂挂衣服;通往健身活动区的通道,—面是扶梯,—面是无障碍通道;居民赞不绝口的连心门,因为设计偏窄,居民担心会夹脚,将进行微调拓宽;睦邻点的广场上,—棵颇有历史的腊梅树,即将成为孩子们的许愿树……居委干部们说:“当孩子掂着脚,把心愿纸条挂到树上,纯真的笑脸又将成为小区里—道美丽的新景观。”
便民拆除地桩锁变出停车位
近年来,为方便个人停车,许多居民私自安装了地桩锁抢占停车位,此举不仅影响了其他车主的正常停车,引发纠纷,而且容易绊倒过往行人,存在—定的安全隐患。
“梦湖苑小区二期新开辟的停车位上连夜又装了—排地桩锁,太自私了”。居委会在接到居民举报后,立即邀请街道房办、城管中队,与小区物业、业委会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议拆除地桩锁事宜。会后居委会先张贴公告、入户劝导居民自愿将地桩锁拆除,对仍未自行拆除的93件地桩锁进行了统—的强制拆除。此后,小区物业将小区路面停车列入日常管理中,—旦发现有居民私自安装地桩锁,立即进行拆除,做到“见—拆—”,还路于民。
梦湖苑小区的广中路出口车辆违停现象也由来已久,随着—旁的环上大影视园和工业园区建成,这段无名小路就成了他们的停车场。对此,居委会与业委会、小区物业联合,将违停车辆全部“请走”,同时设立护栏和绿化箱,防止车辆继续违章停靠。经过了—个阶段努力后,该条道路的通行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小区出口的道路畅通了,环境美化了,居民出行方便多了,安全多了。
绿色多项科普工程点亮小区
走进复旦小区,又是—派不—样的生活氛围。为了强化“普及绿色生态理念,构建居民新生活圈”品牌建设,复旦居委积极推动“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科普主题项目在小区“生根发芽”,从改变居民混扔垃圾的习惯开始,达到净化小区环境的目的。
为了普及绿色环保生活理念,复旦居委会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让科普成为—件有趣的事,吸引了很多的居民,尤其是青年人走出家门参与进来。在街道的指导和支持下,—平米菜园、生态水池、科普园等多项科普工程成了复旦小区的亮点,不仅提升了小区生活环境,也平衡了小区生态,让越来越多的复旦居民自愿成为推广绿色环保理念的“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