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晶晶 通讯员 龙钢)
早上站门口迎接学生,参加学校校务会,听老师的课……这就是虹口复兴实验中学初二学生家长张垚昨天的一天。他的身份也从一名学生家长转变为了学校的“校长”。该校推行的“家长做一天校长”制度,让家长“角色换位”,真正参与到了学校建设中来。
“校长”要听课调研开会
昨天一早,上海科睿设备有限公司张垚匆匆吃过早饭,往包里塞上一张课程表和一张学校教育管理活动表,和上初二的女儿张睿说了声:“女儿,今天爸爸要到你们学校去做一天‘校长’,我先走了。”早上7时30分不到,张垚来到广灵四路上的虹口复兴实验中学,虽然对女儿所在的这所学校已经很熟悉,但第一次,他要和护导老师及学生一起,在校门口迎接每一位学生。和他一起的还有另外三位家长徐颖芬、高敏、操燕,大家都是首次轮到当“校长”。
进校后,张垚就直奔“家长校长”办公室。理了理桌上学校给的当天全校“家长校长”的任务安排表,和其他“家长校长”简单地商量了一下当天的工作,便来到校门口,和进校的学生聊了起来:每天几点放学?作业多不多?午餐可口吗,是否吃得饱?
体育课会踢球吗?“我还是最关心学生在校园里的生活。”张垚说。
8时过后,张垚和高敏一起走进了初一年级4班的语文教学课堂,听起了老师的讲课。下课后,几个人互相交流着听课的感受。张垚和高敏在走廊上遇到了该校校长吴炎。“怎么样?课上得好吗?”“还上得真不错,老师讲解课文重点突出,板书精简。如果语言上能更风趣幽默些就更好。”两位家长“校长”对吴炎直言不讳提起了意见。
徐颖芬、操燕则关心起了学生的课间休息情况,在三楼听完课,徐颖芬、操燕便就近问起了学生方敏:“下课去操场玩吗?”“下去很少。”“为什么不下去玩?”“课间休息时间太短了,上、下楼梯要花去几分钟,在操场上能玩的时间不多,所以很少下去玩。”徐颖芬、操燕频频点头。
一天体验下来,张垚告诉记者,他感觉对学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校长不好当。”他说。
3年来已有近百位家长体验复兴实验中学校长吴炎告诉记 者,让家长做一日校长的制度其实最早只是为了加强家校沟通。“以往的家校工作比较传统,主要就是有问题 叫叫家长,开开家长会。家长参与得比较被动。”2013年秋季,虹口复兴实验中学从深化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健全学校内部治理,激发办学活力入手,开始请家长来学校多“沟通”。“开始只是让家长来学校看一看,听一听,了解一下,起到一个助学的作用。”吴炎说,后来慢慢地开始增加了“督学”的工作,让家长帮忙找问题。最后才发展到了“治学”的阶段,家长做一天校长,让家长有机会真正地参与到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家长自愿报名,每月3-4位家长体验,3年来已经有近百位家长当过了“校长”。
“在复兴实验中学,家长‘校长’可不是一个摆设,他们有实实在在的权利。”吴炎说,学校从完善家委会的机制入手,明确家委会的工作职责,界定家委会的权利和义务,创新家委会的工作方式,以更开放的姿态办 学,努力提升开放办学的水平。这几年学校的每一项建设和发展都有家长们的参与。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制定、学生午餐的质量与价格、优秀学生的评选、学生校服式样选定、学校课程建设……家长“校长”都会畅所欲言。
记者了解到,虽然现在许多学校都有家委会,但真正参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并不多。在复兴实验中学,家长“校长”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不但有“五权”:知情权、决策权、评价权、质询权、监督权,更有家长直接参与学校课程建设,到学校担任营养 学、心理学、书法等课程老师,弥补学校课程资源不足的缺陷。
记者看到,当天四位家长“校长”还列席了学校行政领导参加的校务会,一起参与学校近期工作的讨论:学校运动会安排、崇明托管学校人选安排、部分项目经费使用规范要求等。
吴炎告诉记者,家长“校长”制设立三年来,已有百余位家长担任过“校长”。这一方面可以让家长“督学”,以开放办学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家长“治学”,将开放办学走向学校管理体制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