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二战时期犹太人聚集地白马咖啡馆打造新旅游概念 5小时 “穿越” 犹太难民上海岁月
(记者 范彦萍 实习生 郭凯扬)
上海虹口在二战时期曾收容了3万多犹太难民。“白马咖啡馆”是当时犹太人经常聚会的地方,对他们来说,上海这片净土是远东最后的安全屏障,也是保全生命的珍贵处所。因为各种原因,咖啡馆已变得面目全非。记者昨天从虹口区了解到,“白马咖啡馆”将于今日正式开馆,同时,还将有9条旅游路线对公众开放。
5小时梦回往事在咖啡馆欣赏音乐剧
昨天中午,记者专程走访了一回提篮桥地区,走进白马咖啡馆,漫游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及周边地区,体验当年洋溢着老上海风情与人道主义关怀的遗留痕迹。
据解说员介绍,1939年到1941年期间,上海吸引了大批犹太难民定居,他们大多居住在提篮桥地区。资料记载,1939年,来沪避难的犹太难民鲁道夫·莫斯伯格和亲友在长阳路盘下一座小楼,开办了这家“白马咖啡馆” 。
来到长阳路舟山路交界的地方,映入眼帘的是整齐、老旧的欧洲风格建筑。现在,这里居住的居民都是地道的上海人,但在从前,这里却是犹太人在上海活动的中心,咖啡馆前曾顾客盈门,络绎不绝。
前不久,虹口区决定改造街区,再造白马咖啡馆,让游客们能在品味历史的同时,喝着咖啡,欣赏着夜色与音乐,感受尘封的往事。
据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馆长陈俭介绍,白马咖啡馆重建后将推出“5小时参观体验旅游圈”,该旅游圈由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3小时)、“方舟之路”旅游线路游览(1小时)、白马咖啡馆参观、小憩(1小时)组成。
“这种新概念的提出,是为了避免传统游览方式的走马观花。游客可以尽情体验游览周边旅游景点,包括白马咖啡馆在内的遗迹,然后回到咖啡馆小憩。晚上,对着夜色,可以再欣赏 《苏州河北》音乐剧。环境特殊,物美价廉,不亦乐乎。”陈俭介绍说。
开馆后将开展各类青年主题活动
据虹口区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造虹口,复建历史建筑,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不仅可以体现城市的人文情怀,也是生动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对游客,特别是青年游客,非常有帮助。
陈俭介绍说,今年上半年,在虹口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各成员部门的大力配合下,确立了四个建设项目,分别是“犹太一期”重新布展、白马咖啡馆复建、“方舟之路”旅游线路项目、 “上海名单”墙建设。拟定了三个系列活动,分别是五次海外巡展活动、青少年“携手未来”教育计划、史料征集工作;并确定了纪录片、电影、小说、音乐剧四个文艺创作项目。
其中,海外巡展活动在国际上产生影响。特别是推进了青年教育。陈俭认为,今天生活来之不易,着重地告诉青年朋友们这点。目前,他们已经接待过香港学生,接下来将联合外国学校,在重新开馆后开展各类青年主题活动。
此外,史料征集工作也有很大突破和提高。陈俭表示,重新布展后的犹太难民纪念馆拥有史料近500份,通过分类整理、编排,从中挑选出有代表性、有意义的实物近100份进行展览, 并将搜集整理的犹太人在虹口避难期间发生的故事进行展示,还原温情记忆。
重新布展后的犹太难民纪念馆重构了参观线路,扩大了展陈区域,引入了新媒体,丰富了游客体验,希望通过做实犹太馆公共微信服务,实现语音导览功能。
将面向市民推出《苏州河北》 音乐话剧
日前,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还与上海戏剧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等携手推出《苏州河北》音乐话剧,再现当年历史的风风雨雨。据了解,以后这部音乐剧会和复建后的白马咖啡馆一起, 面向全体市民。
据介绍,这部音乐剧创作完成后,在演出实践中,将不断进行打磨,之后再回到上海演出,切合反法西斯主题。该音乐剧拟于9月起,以每周驻场演出的形式在犹太难民纪念馆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