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比邻高档楼盘,一套文明创建标准“难合众口”。小区的规矩,能不能让居民自己来选?嘉兴路街道近日就进行了这样的尝试,2万余名居民提出3511条守则内容,经过初步筛选、居民投票,最后选出了嘉园版、佳园版和家园版三个不同版本的各10条文明居住守则,各小区再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版本来遵守。 张桥泾东小区是嘉兴路街道棚户简屋相对集中的小区,过去创建文明小区,用的是同一标准的守则,“拿一个和对面瑞虹新城一样的标准来要求我们,使得小区居民创建积极性不高,也不符合实际”,住在泾东小区的丁静娟说。
在一次街道文明居住守则座谈会上,有居民提出嘉兴路街道既有高档商品房小区,也有棚户简屋小区;既有本地居民,也有新上海人和外国人,文明居住守则应该有不同的版本,既要有最高标准,也要有最低标准。这位居民的意见,很快被参加会议的街道党工委书记郭启文采纳。
今年以来,嘉兴路街道辖区内32个居民区、11所中小学校、32支群众文体团队等2万余名居民参与“文明居住守则”征集,包括来自伊朗、白俄罗斯、美国等国的外籍居民提出了3511条守则内容,最后选出了嘉园版、佳园版和家园版三个不同版本的各10条文明居住守则,各居民小区可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的版本。与张桥泾东小区一路之隔的瑞虹新城一期小区,是该街道的高档住宅小区,此次选择的是佳园版文明居住守则。
“将文明居住守则的制定和选择权交给居民,让他们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认领合适的版本内容,通过居民自治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居民的智慧,这样的文明居住守则,才更贴近居民,才更容易被居民所接受。”郭启文如此说道。而丁静娟则认为,“选出来的守则,更贴近小区实际,也更容易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