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白,“石库门先生”
走在东体育会路精武体育馆的林荫道上,五幅形态各异的武术套路人物剪纸的立体浮雕灯箱会吸引你的目光,但你也许想不到它们是出自李守白先生之手。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与“上海石库门先生”的牵手,为李守白开启了一片更为宽广的创作领域:“我不仅可以小资,也可以很硬朗威武。”
李守白先生是现代重彩画家、海派剪纸艺术大师、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最擅长用细腻的手法描绘上海的人和事,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提及“体育”二字,浮现在你眼前的会是怎样的一幅场景?“把门板拆下来打乒乓,拿一根晾衣服用的竹竿,搁在两块砖块上,就成了乒乓球的网。最有意思的是,上面打不过去,球从杆下滚过来,我们管它叫‘邋遢无球’。”这幅叫做《弄堂“奥运会”》的剪纸作品所描绘的就是这样一幅与其说是“体育”,不如说是“弄堂游戏”的画面——石库门、老上海、生活气息、活灵活现,一如李守白先生一贯的创作风格。
李守白先生的作品《弄堂“奥运会”》
用国粹弘扬精武武术遗产
“外在的形式是剪纸,剪纸是中国的国粹,内容则是霍家拳,也是中国的国粹。选用了五种颜色,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整个作品从内至外都是中国的,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东西。”李守白先生说起这次为精武体育总会创作的艺术作品时不无自豪地说。
而这正是李守白先生想做的,不同于有些艺术家对于作品定位的摇摆与迷茫,李先生坚定的认为只有中国自己的东西才有力量走向世界,要做就做最为纯粹的中国制造,“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我们不应放弃自己的优势。”长久以来,李守白先生所致力的就是传承与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因为那是我们自己的东西,”这一次为精武体育总会合作完成这个作品的原因其实再简单不过,“我们丢失的传统已经太多太多了,现代人都崇尚国外的文化,白领都做瑜伽、去健身房,而我们自己传统的武术却和我们产生了隔阂,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我觉得并不应该是这样。”
这一次创作前后历时一个月,从最初的查阅资料到构思,再从定稿到制作成展品,李守白先生为它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时间和金钱。走在“守白艺术”展览馆中便会发现,随便一幅李先生作品的标价就高达两三万,但这一次为精武体育总会设计景观墙他却几乎分文未取——只要这是有助于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哪怕自己要牺牲些,李先生都觉得是值得的,“艺术家应该把传承传统文化视为己任,有的时候的确需要一种牺牲精神。”
实际上,我们现在看到的成品已经返了一次工。当时最初制成的作品的规格要比现在小很多,可小了之后就显得不够大气、醒目,武术的气势、力度也不能很好地表现。李守白先生毫不犹豫地决定重新制作,不惜成本代价。这才有了现在东体育会路上活灵活现、气势逼人的剪纸精武武术套路小人。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的作品其实也是传统与现代的一次结合。虽然内容是古色古香,但外在表现形式还运用到了现代科技的浮雕技术、LED异形灯箱——根据人物的造型来变换灯箱的造型,使两者融为一体。利用现代技术为传统文化增色是更为现代人接受的艺术形式,也是李守白先生一直在尝试的创新。
从小就是大侠霍元甲粉丝
李守白先生出身于艺术世家,由于是长子,所以父亲对他的管教甚是严格,指望着他继承衣钵。贪玩的年纪却得留在房间里学画画、练手艺,看着楼下的同龄人奔跑欢笑,那时候的李先生感觉自己特别的弱不禁风,因而总是向往能练上一招半式,对于舞刀弄枪之人也有着格外的好感。
上世纪80年代,香港一部电视剧《大侠霍元甲》红遍大江南北,《万里长城永不倒》的主题曲一响起,大家就都搬着小板凳往屋里跑,街上没了人气。武艺出众、正义无畏的民族英雄霍元甲成为了“全民偶像”,李先生也理所当然地“跟风”成为了霍元甲的“粉丝”,对于霍元甲很是崇拜。
1993年,李守白先生来到新加坡工作。明明是搞艺术的他却机缘巧合地认识了一群武行的朋友,因而经常出入新加坡精武体育会馆,不得不说是缘分。
说起第一次来到新加坡的精武体育会馆的情形,那和电视剧中模样无二的传统摆设给李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长几、桌椅板凳……这一切都仿佛与现代化的今天格格不入,却能让置身其中的人回到最纯粹的年代感受最纯粹的霍家拳。反观我们国内,“现在的所谓改良,都改得面目全非了。”李先生对于传统的丢失心痛不已。
之后,精武体育会馆办活动时,李守白先生总是兴趣盎然地加入其中,利用他的绘画才能帮助他们制作道具。至今他还清晰地记得他们办的一场舞龙舞狮表演,“那场演出的名字叫‘万里长城永不倒’,我做了一个长城的烽火台,烽火台上有一面鼓,四个人敲鼓,就在鼓的周围舞龙舞狮,”李守白描述起来绘声绘色,“那一场的道具全部是我帮他们做的,画长城、画雪山,就连服装我也一起参与设计了。”
李先生笑称至今他对于强健的体魄还很是向往。他说他曾在新加坡的精武体育会馆尝试耍长刀,人家都能“哗”地一声出去,他出刀却绵软无力、不闻声响,尝试多次还是未能成功,这让李先生至今耿耿于怀。这一次与上海精武体育总会的合作可谓是“再续前缘”,“缘分这件事回首再看真是妙不可言呢。”
致力传承精武文化
“钢刀、圆刀、直刀、醉刀、莲刀……”李守白先生说起剪纸的技法如数家珍,“醉刀就好比醉拳,莲刀顾名思义就是莲花形状的,钢刀剪出来的线条锋利、想好了就哗地一刀一剪到底,细小处则要慢慢轻微变换剪刀……剪纸也是有节奏在其中的,忽而大刀落下、忽而小心翼翼。就像打武术一样,有刚有柔,有急有缓,自有一套内在规律在其中。”
其实,中国的很多传统艺术形式都有与此相同的韵味,书法、水墨画……艺术家们的轻重缓急看似随性为之,其实都自有其内功修炼在其中。不论外在的形式如果改变,但儒家思想的内里却并没有改变。这也是为什么只有拥有儒道思想的我们才能表现中国文化的内涵,外国人只能学习表面皮毛的原因。
为什么要用剪纸来表现精武武术套路呢?这其实是李守白先生深思熟虑的结果。一方面,剪纸是一种黑白分明的艺术,剪纸的世界里非有即无、态度分明,和武术敌我分明、敢爱敢恨的态度不谋而合。而且黑与白的视觉冲击足够大,符合武术的磅礴气势。另一方面,剪纸的夸张表现拥有足够的张力去展现武术的张扬动感。李先生也特别采用棱角分明的定桩式人物,使人物的动作更为有力,形象分明。
对于这一次的合作,李先生很是感谢精武体育总会的努力和给予的信任,他希望能有更多机会为精武体育总会的弘扬助力。李守白先生也表示,他愿意继续用自己的艺术为推广精武体育、推广中国传统武术出力。
话至此处,李先生说他已经为进一步推广精武体育想了不少点子,忍不住要和我们分享:“把这些大型的艺术作品做成小样,融入到礼品的设计中。可以是一个屏风式的折页、可以是一个卡通的雕塑品、可以是一把扇子、也可以是一个U盘……到时候当做纪念品出售也好,作为礼品赠送也好,又美观又实用又有寓意。”甚至,对于精武体育传统武术套路的宣传推广李守白先生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武术可以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进行编排,针对老年人、小孩、白领、中年人等等不同的人群,满足他们不同的需要,这样武术的路才能越走越宽,不再小众。前有刘为民为精武体育总会献画,如今刘守白也为之创作,如此多的艺术家心甘情愿致力于精武,这在李守白看来正是精武魅力的体现。“之所以这么多艺术家愿意聚集在精武事业上,因为它是瑰宝,代表着民族精神和文化。”
李守白表示,真正的艺术家能在商业和穷苦间寻找一种平衡,那是受到传统和内心的指引;而中华的脊梁则是对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武术气概的追随,这是华人之根基,不可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