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住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文苑居民区的林德杉而言,去小区活动室打乒乓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在不久前,这个乒乓室还被承租给一家办学机构,让老林苦于“锻炼无门”。
今年,凉城街道10余处外租已久的居委会活动室悉数“物归原主”,变回阅览室、健身房等居民活动场所。将这批约1500平方米的场地与营业机构断租,街道一年损失的租金就达30万元。
“要租金收入,还是要居民的活动场所,我们必须选择后者。”凉城街道办事处负责人对记者说。这批活动室多位于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居民区内,属公建配套用房。10多年前,居委会办公经费相对紧张,将活动场所转租给营业机构以增加经费来源的做法,一度是许多地方的通行惯例。
华一居委的三层小楼里,前些年开出了理发店和舞厅,仅理发店每年就可带来2万余元的租金收入。居委主任陈爱华发现,一开始很少有人对此表达异议,但后来,“还我活动场所”的呼声越来越多。
社区干部意识到,随着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日渐丰富,当年的“营收”之道需要扭转。在街道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华一居委率先与理发店和舞厅断租,将一楼改建为居民图书室,三楼改建为小区健身房。这一变化引来众多居民叫好,不少人在成为活动室常客的同时,甚至将自家的图书或健身器材带到这里,供居民共享。
“居民们享受的精神愉悦和归属感,是租金不能取代的。”继华一后,文苑、锦苑、复旦等多个居委的外租房也纷纷被收回,凉城街道承诺将提高居委会的办公经费,以解其后顾之忧。街道同时向居民宣布,今年还将追加投入100万元为10个居民小区改扩建文化休闲场所,以打造“幸福和谐的文化社区”。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