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朱珉迕)大学毕业离开校园剧社2年的李谨,即将回到她钟爱的话剧舞台。作为“虹口区白领话剧团”团长,供职于花园坊节能环保产业园的她刚刚与诸多同好一起接受了专业人士的指导。不久后,他们自排的新戏就将在1933老场坊的“空中剧场”公演。
这支剧团由虹口区商务委组织成立,吸引了区内21个创意园区的众多话剧爱好者。他们并非“随便玩玩”——3日,区商务委下属的虹口区创意产业中心、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及1933创意园区签订协议,共建虹口区中小企业文化公共服务平台。这一平台覆盖全区21个创意园区;作为协议的一部分,白领剧团的成员们将经常性地在“空中剧场”接受指导、排演剧目。
对包括李谨在内的白领话剧爱好者而言,能定期借此平台排戏演戏,不啻于对日常工作压力的有效纾解。而对虹口区来说,此举也是政府扶持企业的一项新探索。“如果只是经济上给政策、投项目,政府的扶持还不算到位。”虹口区主要领导表示,唯有将企业员工的需求纳入考虑,为众多个体劳动者创造工作内外的良好环境,方能将他们更好地凝聚起来并激发其活力。
拥有悠久文化传统的虹口区,将“文化”作为服务企业员工的切入点,试图为其创造良好的文化软环境。“中小企业文化公共服务平台”签约前,前期举措已逐步推开:1933创意园区投入近700万元,将老场坊内的圆形大展示厅改建成符合专业话剧演出标准的 “空中剧场”;同时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及上海戏剧学院接洽,吸引专业人才在此建立10余家原创戏剧工作室。
在此过程中,虹口区政府对1933创意园区给予多项政策支持、资金补贴,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使之成为全区各创意园区白领文化休闲的好去处。多方合作的目标是,这里既成为专业戏剧人才的创作、演出基地,同时为爱好戏剧的白领们提供排演场地及专业辅导,并且举办文艺讲座惠及更多人。而原先更多吸引零散观光客的1933创意园区,也期望由此提升功能,打造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链,乃至成为“上海北部地区的文化演艺中心”。
在五一小长假中,“空中剧场”白天为“李谨们”提供排练场地,晚上则由专业演员演绎颇有人气的小剧场话剧《人模狗样》。与此同时,一家公益咖啡沙龙也在剧场旁边开张,向园区白领提供低价饮品,供其在此聊天交流。“闲谈中会有思想碰撞,这也是文化软环境的一部分。”虹口区商务委副主任雷捷透露,区内今后新建的创业园区中,都将把这样的咖啡沙龙列入建设规划,由政府予以适当补贴,为园区白领们提供温馨的放松空间。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