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上海,夜来得早了。虹口馨苑小区外那条800多米长的窄窄小路,也提早被16盏路灯照亮。橙黄色的灯光,让秋夜少了寒意,让居民们心里多了暖意。
“点亮”这条无名小路的,是虹口区凉城社区(街道)党工委——今年开展“千人访万家”活动以来,3500多名街道和居委干部、党员分头走访居民,解决了100多个“急难愁”问题;最新调查数据显示,99.8%的受访居民认为“千人访万家”活动“必要”和“较为必要”,98.3%的受访居民夸这项活动“密切了党群关系”。
敲开一扇门,解决一个难
带着街道精心编写的“我们的工作告诉您”,文苑一居委主任刘佩娟敲开了车站北路716弄居民伍美云老人的家门。“请钟点工烧一次饭,我一个人好吃上三天。”闲聊中老人不经意的一句话,印在了她的心里。居委党总支的其他成员在走访时也发现,独居老人普遍存在“吃饭难”问题。在进一步听取老人们的意见后,党总支找到小区边一家饭店,联手建立了爱心助餐点。自此,独居老人们带上就餐卡,轻松去吃饭。
社区是百姓的生活家园,也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前沿地带”。“敲开一扇门,解决一个难”,据统计,凉城社区(街道)的干部、党员像刘佩娟一样走街串巷,至今已走访居民超过1万家。为确保“千人访万家”活动取得实效,社区(街道)党工委精心设计走访方案:处级干部带领分管科室同志,分头走访一批困难群体;每位街道机关党员干部到各自联系的居民区,走访两户以上居委会干部;“两新”组织和居民区党组织将参访党员编为两人一组,每组走访6户以上社区单位、困难党员和群众。
百姓提意见,保证解决好
馨苑小区内有一块约2000平方米的“三不管”区域,杂草丛生、蚊蝇成群,附近居民叫苦不迭。一张“千人访万家”征询表将居民意见传递到了街道。在党工委负责人积极协调下,“三不管”区域被改造成停车场,资金由物业公司等先行垫付,日后以停车费归还。如今,脏乱差消除了,停车难问题解决了,居民都很开心。
参加“千人访万家”的每位干部、党员都随身带着征询表。社区(街道)党工委规定,每一条意见、建议都必须落实相关部门承办,承办部门不仅要在规定时间内反馈办理意见,还必须如实填写办理时间节点、进展情况等详细信息。据统计,活动中征集到百姓意见、建议223条,其中反映问题的167条,提出建议的56条,现已全部落实办理。
亮党员身份,办利民实事
林剑匡是文苑二居民区的一位退休老党员。在走访中,他了解到社区里有位单亲妈妈长期失业在家,生活困难,连孩子的上学费用都难支付。回家后,林剑匡召开家庭会议,动员全家老少想办法。在他家人牵线搭桥下,这位单亲妈妈很快被四通电子公司录用为检验员。
华小兰是街道的青年党员干部,她把自己参加活动的所思所得写进小结:“通过走访,我了解了居民的生活情况,听到了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我和居民们的沟通联系更紧密了,对自己的工作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凉城社区(街道)党工委书记郭升说:“千人访万家”不仅是一次服务百姓、问计百姓的活动,也实实在在地让我们的党员受了教育,进一步密切了党群联系。
亮党员身份、办利民实事,拓宽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问计群众的渠道。许多党员在社区党组织带领下,用实际行动让百姓感受党的温暖。
摘自: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