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低碳邻聚力”嘉兴路街道第五届“社区邻里节”在和平公园举行。
现场发布了2025年嘉兴路街道“邻里守望”社区志愿服务项目矩阵。3月起,嘉兴路街道9个居民区共同设计了40个志愿服务项目方案,涵盖文化传承、健康管理、生态治理等多元领域。作为街道“低碳生活+志愿服务”的社区服务创新实践,这些项目将在社区中“落地生根”,让更多居民感受邻里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邻里守望、情暖嘉园》光影沙画秀表演中,展现了安丘居民区“邻动活力圈健康跑”、新陆居民区“我的绿色邻居”等五大特色项目,勾勒出“传统与现代交融、全龄段参与”的社区治理画卷。
在“嘉话・低碳说”讲坛环节,来自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的工程师顾佺、新宏星小学的学生单如锴和青年企业家侯钰烽,分别从专业人士、学生和社区志愿者的角度,分享了前沿的低碳科技,“家—校—社区”的低碳传递,以及居民志愿者们在社区内开展的低碳项目,共同阐释“低碳生活人人可为”的核心理念。
从由回收物制成的鞋垫和丝巾到低碳体育场,这些低碳行为源头就是从垃圾分类开始的。低碳科技其实离我们的生活非常近,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双碳目标添砖加瓦。
环保课堂中,虹口的学生通过PH试纸检测河水酸碱度,对比纯净水与河水的电解实验,直观理解水质保护的重要性。倒上泥土、沙粒,种植小植物……学生们还亲手制作了微景观生态瓶,一个个“环保小空间”在孩子们的巧手中产生。
五年级的刘思淇说:“通过今天的活动,我学会了辨别水质的方式,了解了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虹口有很多水系,不可以往里面扔垃圾,要保护好水源。”
上海碳秘馆一楼户外平台格外热闹,尽管下着小雨,但热心居民仍积极参与低碳环保公益市集。
“只要把代表不同种类垃圾的卡片扔进正确的垃圾桶,就能获得小礼品哦!”在宣传垃圾分类的摊位前,居民们踊跃参与活动。王阿姨说:“垃圾分类我每天都在做,所以这个游戏对我来说很简单!”
此外,环瑞虹社区的多个社群主理人带来了“低碳×生活方式”体验、闲置书籍漂流等体验项目。咖啡一族畅聊咖啡渣的妙用,阅读爱好者用交换让闲置书籍流动起来……“低碳”行动与“兴趣”交叉,居民们沉浸式体验低碳新时尚。
5月19日,瑞虹铭庭小区智能垃圾厢房、瑞虹共享会客厅、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上海碳秘馆等还迎来了“人民城市·共治共善共享”行走活动之“牢记嘱托——共叙环瑞虹美好生活”主题宣讲队伍,在沉浸式的参观游览中感受“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调研时强调“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2023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又专门给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们回信,亲切回忆五年前的情景,充分肯定上海垃圾分类工作取得的成效,对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提出殷切期望。
近年来,虹口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始终以满足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接下来,嘉兴路街道将持续深化《低碳生活新时尚实践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志愿精神与低碳理念为双翼,吸引更多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在环瑞虹低碳生活圈中书写“邻里相亲、生态共生”的治理新篇,让“新时尚”真正融入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