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 “神经末梢”。广中路街道于1955年成立,区域内有大量上海50年代首批建造的工人新村,辖区内住宅小区134个,在人口结构和房屋现状上整体呈现“老、小、密”的特点,这些特点加大了基层治理难度。街道党工委紧扣“为基层减负增能”主线,制定《党建引领小区综合治理三年攻坚计划》,创新打造“广治HUI”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品牌,通过推动业委会组建、加强队伍建设、激发自治活力、改善居住环境四大工程,实现老旧小区从“负重前行”到“轻装善治”的蝶变升级。
党建引领谱写业委会建设新篇章
街道党工委建立“党建引领+分类施策”工作体系,探索一小区一方案,因地制宜推进“酬金制”和“包干制”两种不同的物业管理模式。如在虹瑞、新昌、龙泰等小小区深挖能人达人担任业委会主任,依托“党建引领+酬金制”模式推动小区治理良性循环。其中,虹瑞公寓由财大教授担任业委会主任,通过“僵尸车”整治、闲置区域改造等,形成了“瑞享单车”、党建微站等小区治理特色亮点。再如因业主内部矛盾闻名的花园城小区和邻避矛盾严重的同心城小区,通过建立“法规指导+专业协同”机制,重点筛选党员骨干作为业委会候选人,再依托业委会加强对各类居民代表的沟通,通过一个个实事项目提升化解小区硬件环境,并选派具有经验的居委干部担任业委会执行秘书,妥善化解了两个小区多年存在的矛盾。
梯队培育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聚焦社区工作者能力建设,街道实施“慧治星”能力提升工程,构建“理论培训+实践淬炼+竞技比武”三维培养体系。开设“提质培优”精英骨干班,42名学员紧扣高质量发展的社区治理课题,为推动基层工作创新发展贡献了巧思良策。选派 12名年轻居民区社工参与城市更新重点项目,不断提升基层干部的履职能力与实战经验。举办“星光比武・慧治广中”劳动技能竞赛,优胜队伍在区赛中斩获亚军,代表虹口区晋级市级决赛。随后,在首届上海市社区工作者劳动竞赛中,同济里居委会获得优异成绩晋级最终决赛,展现了突出的综合实力。社区工作者郑悦荣获“社区匠心治理师”的称号。街道成套改造舞台剧《更新路上的基层担当》在竞赛颁奖环节进行了精彩演出。广中也将以此为契机,不断强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发展锻造一支业务精、素质高、勇担当的基层治理“铁军”。
多元共治撬动社区自治新格局
在党建核心引领、工作队伍带动的基础上,街道广泛动员自治力量参与治理,有效激发了社区自治活力。创新“项目化运作 +社会化参与”模式,构建“需求征集-方案设计-资源对接-成效评估”全流程自治生态。不断完善修订《自治实事项目管理办法》,召开居民区“三会”广泛听取意见,推行“三上三下”工作法,即需求上报到方案下沉,项目评审到意见上浮,实施监督到成效反馈,分类培育打造治理品牌。2023至2024年,广中共征集居民需求50余条,动员百余名志愿者、10余名社区能人达人参与项目方案设计,累计转化为20个自治项目,其中华昌“紫藤园”特色项目入选区级示范案例。
城市更新重塑宜居空间新样本
在成套改造方面,街道因地制宜、多策并举、分类施策,主动跨前完善多层级工作机制,建立“1+2+3+N”组织体系,推进专班实体化运作。多维度突破改造方式与房型设计的方案瓶颈,充分考虑居民现实需要,推动同心路990弄、水电路261弄、广灵一村三期三个成套改造项目100%签约,跑出成套改造“加速度”。在社区嵌入式服务方面,街道坚持开展社区体检,聚焦居民提出的四大类十二个问题短板,结合美丽家园,嵌入社区卫生中心分站点、适老化改造样板间、家门口社区食堂、合并建设智能垃圾厢房等14个配套项目,打造了灵新完整社区。在低碳生活方面,聚焦可回收物循环利用,投放150个智能回收柜,覆盖95%的居民区,可回收物月均回收量达28吨,持续推动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以绿色转型绘就宜居图景。
未来,街道将持续深化“广治HUI”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品牌,以“老社区新治理”为目标,不断加强探索创新,结合城市更新的硬改善和基层治理的软提升,为超大城市老旧社区治理提供可复制的“广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