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外滩街道居民区书记月度工作例会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召开,街道相关条线部门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选派书记共聚一堂,以“工作部署+经验碰撞”双模式,绘就基层治理“同心圆”。会后,一场聚焦“党建引领物业治理”的居民区书记“月月讲”活动火热开展,通过分组讨论、跨片交流,让基层治理的“金点子”落地生花,为社区骨干队伍充电赋能。
党建引领破难题,物业治理显成效
会议强调,基层党组织要以“群众工作”为第一要务,以“解决问题”为第一使命。在随后的“月月讲”环节中,各片区分组讨论,围绕“党建引领物业治理”晒出硬核实招。
东片区组:创新机制赋能智慧治理。针对辖区小区形态多元的特点,组建“居民区党组织+物业+业委会”三方共治联席会议平台,实现问题“收集——协商——解决”闭环管理;邀请社区达人担任业委会顾问团,以“熟人效应”破解自治难题;更引入数字孪生技术接入“一网统管”平台,让小区治理从“人工跑腿”迈向“数据跑路”,真正实现科技赋能、精准施策。
中片区组:特色工作法破解“老大难”。“五常工作法”“六民工作法”“党建引领+多元协同”等基层治理“金钥匙”轮番亮相,从“常走访、常倾听、常反馈、常关心、常联动”的民生服务创新探索,到“倾听民声问民需、汇聚民意解民忧、为民服务暖民心”的全过程民主实践,成功将老旧小区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居民的“幸福账单”。党建微阵地建设、物业矛盾调解等经验做法,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范本。
西片区组:组织覆盖筑牢治理根基。聚焦“微阵地、细服务”,提出在业委会成立临时党支部,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向物业治理末梢延伸;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在小区环境优化、服务品质提升等领域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治格局,让“红色细胞”渗透基层治理每一个“神经末梢”。
这些“接地气、能落地”的实践案例,既是党建引领物业治理的“北外滩经验”,更是基层党组织“把支部建在小区里,把服务送到心坎上”的生动诠释。
创新形式强队伍,基层党建增活力
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陈叶丹强调,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作为基层治理的“主心骨”,要时刻以群众工作为主责主业,既要当好政策“传声筒”,更要成为群众“贴心人”。作为党建引领行动“燎原”计划的重要载体,北外滩街道持续优化居民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本次“月月讲”打破传统“一人讲、众人听”模式,以“组团式互动”激发头脑风暴。东、中、西三个片区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围坐一堂,用“案例解剖+现场问诊”的方式,让“难点”变“亮点”,“经验”变“资源”。“这样的交流干货满满!兄弟小区的做法给了我们新思路。”不少居民区书记表示,片区分组讨论不仅拓宽了治理视野,更在思维碰撞中找到了破解难题的“最优解”。
下一步,北外滩街道将持续探索基层治理骨干教育培训形式多元化,打破片区界限,深化专题研讨,持续锻造一支“讲政治、重实干、敢担当、有情怀”的社区骨干队伍,实现从“单兵作战”到“组团破题”、从“经验输出”到“互学共进”的转变,让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同频共振,让骨干队伍在实战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