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半,云舫小区“云享堂”中央广场的梧桐树下和蕃兴居民区党群服务站内,多个便民摊位次第排开。带着露珠的本地青菜、大白菜、干净新鲜的土鸡蛋、现做现切的切面条,居民们挎着菜篮穿梭其间,与东安菜场的摊主们寒暄问价,构成一幅生动的社区烟火图。这两个让居民们交口称赞的“微菜场”,正是提篮桥历史风貌街区党支部联合东安菜场、明华坊居民区党总支和蕃兴居民区党总支共同打造的便民服务新阵地,通过党建引领、多方协同、精准服务,切实解决了旧改地块周边老小区“买菜难”的民生痛点。
党建引领 多方共治破难题
提篮桥历史风貌街区周边旧改地块较多,“买菜难”是周边小区居民们一直提到的高频词。虽然蕃兴居民区离东安菜场间隔了两个红绿灯,对于高龄和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来说,平时买个大白菜或者买袋大米还是会比较“吃力”的。而离菜场1公里外距离更远的云舫小区居民对“买菜难”的呼声也一直络绎不绝……
在了解居民们的需求之后,明华坊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戴鹏勇和蕃兴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姚婷一起找到提篮桥历史风貌街区党支部书记戴幸一一起商量对策。为了切实解决居民买菜难问题,街区党支部根据日常走访和排摸的情况,邀请了东安菜场管理方参与了这次“头脑风暴”,大家围绕服务场地、时间、内容等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协商。
人民民主 绣花功夫解民忧
“既要保留菜场烟火气,又不能影响小区环境”,这场持续近一个月的"民主协商马拉松"见证了基层治理的智慧。街区党支部联合居民区党总支,邀请东安菜场场长吴晓刚、菜商和社区居民代表举办了多场的协商座谈会。
在一次次人民民主的清晰探讨中,勾勒出“微菜场进社区”的解决路径:菜场出人、社区出地、党组织协调。精选若干家诚信商户组成“服务先锋队”,采用可拆卸环保柜体,每次早市后"撤场清痕"。同时,对居民们提出的“明码标价”“平价菜摊位”“米油等副食品需求”“当季时鲜蔬菜需求”等多条建议,最终化作实施方案中的具体落实举措。
民生温度 方寸之间见真章
议事协商会后,两个居民区就在小区里做了广泛的宣传动员工作,居民们每天都在期待。4月19日和4月25日两天,东安菜场“微菜场”进社区活动终于在居民们的翘首期盼中在明华坊居民区和蕃兴居民区如火如荼地开展。
新鲜的蔬菜、实惠的价格吸引了众多小区居民争相选购。“家门口的菜场,真是太方便了!”“谢谢你们,下次还要来哦!”不少居民已经开始期待下一场的“微菜场”进社区活动了。
从“买菜难”到“下楼购”,从“民生痛点”到“幸福支点”,提篮桥历史风貌街区党支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街社联动的方式,生动实践诠释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服务理念。通过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精准服务的治理新模式,让街区的温度透过"微菜场"的方寸之地,温暖着每个寻常百姓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