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北路567弄小区作为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老旧高层小区,居住着不少老年居民。长期以来,小区内休闲场所匮乏,2号楼前的凉亭成为居民们为数不多的活动场所。然而,由于年久失修,凉亭的漆面、木质结构和地面均出现不同程度破损,居民们不再愿意来纳凉,加之一些爱猫居民在这里用废泡沫箱搭建流浪猫窝,也影响了凉亭的正常使用。面对居民们对凉亭修缮改造的迫切需求,凉二居委积极回应,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
凉二居民区党总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于凉亭修建始末,因地制宜探索“参与式”规划机制,找准各方利益最大公约数。通过深入走访、民情调研,组织召开多场居民代表会议听取居民想法和建议。经与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等多方研究讨论,最终达成共识,通过实施微更新项目对凉亭开展整修。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资金迅速到位,施工队伍也很快进驻小区。
凉二居民区党总支搭建由施工方、居民区规划师、党员代表、居民代表组成的项目团队,科学规划设计凉亭项目,召集小区居民多次召开议事会商讨决定具体细节,在充分考虑小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居民意见,激发居民自治热情,推动构建居民区治理共同体。一位老年居民提出,平时需使用轮椅出行,凉亭的台阶设计对使用轮椅的居民不友好,团队采纳了坡道修改建议。从设计到施工,每一个环节都能看到居民的身影。大家群策群力,寻找样板、现场监工、验收质量,力求将凉亭建设得既实用又美观。最终,一座凝聚居民智慧和期盼的凉亭在广场中焕发新貌。
经过小区热心居民的民主投票,新建的凉亭被命名为“暖心亭”。这座凉亭的建成,不仅为小区居民提供了休憩娱乐的共享空间,更成为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平台。如今,无论是清晨还是傍晚,“暖心亭”里总是洋溢着欢声笑语。老人们在这里回忆往昔、交流养生心得、分享生活趣事。“暖心亭”议事会的成员们围绕邻里纠纷、物业问题、公共设施完善等议题开展商议讨论。
这座小小的凉亭,架起了居民间沟通的桥梁,拉近了邻里感情,激活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让“陌邻”变“睦邻”,让居民区“疑难杂症”成为“有解命题”,它让大家看到了居民们的智慧与力量,也让大家感受到了团结与互助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