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四川北路1604弄的四川里小区,是上海比较典型的里弄老旧小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区部分公共设施显现配置不足或者出现老化情况,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小区内原照明设施配给不足,对居民的夜间出行安全及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特别是对视力不好、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在今年1月份召开的四川里弄堂治理委员会会议上,作为弄委会成员的四川居民区第一党支部书记沈英提出,四川里63号是一个独栋多户楼层,约有35户居民,大部分为老年人,由于公共楼道缺乏照明设施,存在多处照明死角,因而经常发生因夜间光线暗意外摔倒的情况,是否可以因地制宜在该处配备照明设施,让居民出行更为方便和安全。
针对这一情况,四川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会同弄委会深入现场开展实地调研,通过召开弄委会扩大会议的形式,进一步听取居民和小区物业的意见和建议,在对现场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照明灯泡的节能性、明亮度、便利性的细节,通过反复讨论及方案完善,在街道社会工作办的指导和支持下,最终制定增设楼道入户门感应灯项目方案并落地实施。
如今,63号楼道统一安装上了明亮简洁的感应灯,为居民的出行增添了光明。独居老人潘阿姨说:“现在到了晚上楼道大门特别亮,拿钥匙开门看得清清楚楚,再也不用战战兢兢地怕摔跤了”。
在项目实施期间,四川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和弄委会还针对63号存在楼道内堆放木制品、棉织品等易燃物品的现象,发动社区党员、居民共同开展楼道清理,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改善楼道整体环境,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小小感应灯、照亮回家路、温暖居民心。四川北路街道四川居民区根据区域内里弄房屋较多的特点,在街道社会工作办的指导下,组织建立弄堂治理委员会的社区自治共治平台,建立健全协商议事、社会动员、意见征求、纠纷调解、公共事务管理等机制,并结合街道组织开展“品质物业”专项建设,引入佳灵杰物业服务企业后,深入推动直管公房物业服务管理一体化,通过茶香议事、书香文韵、花香美丽的“三香弄堂”打造,倾听百姓心声,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通过听证、协调、评议等多种方式,协同就地解决好里弄小区内的事务,积极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