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四川北路街道召开2024年社区代表会议,来自街道机关、事业单位、居民区、区域单位等各行业、各领域的100多名社区代表齐聚街道办事处,参加社区代表会议。副区长章维出席会议。区委社工部相关负责同志、街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社区代表会议。
在社区代表会议上,街道办事处主任沈嗣全作《四川北路街道2024年工作报告》。报告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总结了2024年的工作情况,第二部分介绍了2025年的工作打算。
报告指出,2024年以来,四川北路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创新引领四川北路提升发展”作为街道工作的战略主线,坚持“文韵川北、品质社区”的定位,聚焦“四川北路提升行动”,下真功、抓攻坚、求实效,全力以赴打开工作新局面。
报告从锚定战略主线,加快推动四川北路提升发展;稳增长促发展,着力提升服务经济能效;继续固本培元,全面加强街道整体建设;听民意汇民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下好“绣花”功夫,强化城区治理精细高效;改善生活品质,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底线思维,持续构建韧性安全社区等七个方面回顾总结了街道2024年的工作情况。
报告指出,2024年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社区上下团结奋斗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对街道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短板和弱项、不足和差距等也进行了分析。在新的一年,街道上下一定直面问题和挑战,尽心竭力做好工作,决不辜负社区各方的期待和重托!
对于做好2025年的工作,报告指出,一是激活区域转型新动能,跑出四川北路提升发展的“加速度”;二是走好基层党建新路径,塑造凝心聚力促发展的“强磁场”;三是感受城区品质新气象,打造城区精细治理的“样板间”;四是焕新文化发展新风采,深耕厚植“文化三地”的“好画卷”;五是提升为民服务新温度,办好保障改善民生的“关键事”;六是夯实安全稳定新底座,筑牢社区韧性安全的“大防线”。
会议还分别听取社区委员会工作报告和社区代表书面意见办理情况;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社区代表分组审议了街道办事处工作报告和社区委员会工作报告;对街道办事处、职能部门派出机构、窗口服务单位的工作进行了评议。
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李鹏在讲话中指出,社区代表会议是社区各界民主协商、民主评议、民主监督的一次重要会议,是推进社区共治的重要载体,是倾听民声、汇集民智、共创和谐的重要平台;一年以来,社区各方聚焦“创新引领四川北路提升发展”战略主线,夯实高质量党建基础、有序推进民生实事项目、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致力打造高品质生活环境、保障城区安全运行,收获了一系列的成效、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李鹏指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街道要进一步将项目建设、服务经济、城市更新、城区管理、公共安全、民生保障、文化建设和基层党建等各项工作系统集成融合到创新引领四川北路提升发展战略主线上,一体谋划、协同发力,敢于创新、善于作为,聚焦突出重点项目、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着力创新引领发展、展现四川北路商圈全新活力,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推进基层治理共建美好社区。
副区长章维充分肯定四川北路街道紧紧围绕“创新引领四川北路提升发展”的主线,系统集成、善作善成,构建完善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凝聚强大意志、拓展眼界思路、付诸有力行动,不断谱写激发基层活力、提升社区能力、优化社区品质的新篇章。
章维指出,一是要坚持凝神聚力,深耕四川北路街区的发展沃土。要充分利用四川北路街区的区域发展优势和资源禀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关于创新引领四川北路提升发展的“一张蓝图”,找准区域功能转型、提升城区竞争力的改革发力点,抓机遇、谋布局、抢赛道,一体规划好四川北路南、中、北“三区段”系统发展,让四川北路街区的人气更聚合、消费更活跃、环境更优质、治理更精细、生活更便利。二是要坚持安居利民,不断焕发区域风貌的品质活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深化“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牵引,持续完善社区功能,推进规模适度、经济适用、服务高效的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切实提高社区公共空间品质。要用力用情做好城市更新,全力以赴推进好美丽家园、零星旧改、旧住房成套改造、美丽街区等工作,进一步提升区域人居环境。三是要坚持服务便民,用力用情托起群众的稳稳幸福。要坚持为民服务宗旨,不断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着力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的硬件要素投入,切实规划好社区服务项目、活动、载体、机制等软件要求,扎实做好民生保障服务和社区公共服务,在坚持问题导向中,更好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四是要坚持提升效能,推动社区治理创新的蝶变跃升。要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深化基层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深化“三香弄堂”“品质物业”“五级网格”“社区四长”等经过实践证明、具有特点实效的街道特色治理品牌,不断提升社区服务能力、促进发展能力、协商议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