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虹叶花苑“物业+养老”,完成虹叶养老院提档升级,首推“百岁老人服务包”……当前,老龄化程度位居全市前列的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正聚力打造共享、乐享、智享、安享的“四享”老年生活品质社区。今天,街道、养老机构、第三方代表、爱心企业等成立“敬老联盟”,进一步优化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供需适配。
四川北路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街道从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推进智慧养老服务等维度着手,积极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建设“家门口养老服务站”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着力建设“15分钟社区养老生活服务圈”。同时,通过培育养老服务消费新业态,创新“智慧+”养老新场景,推动养老服务与物业、家政、医疗、文化、旅游等行业紧密融合。在此过程中,还打造了“川爱银龄”“川悦集市”等特色品牌,推动“川”字号民生保障服务品牌集群发展。
此次成立的“敬老联盟”通过汇聚各方力量和智慧打造为老服务“朋友圈”,为老年人寻找养老服务提供便利、指导和支撑,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需求,提升养老服务质效。同时,通过联盟广泛传播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事业,努力构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和谐社区,共同营造敬老爱老的社会风气。
上海朕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是“敬老联盟”首批签约单位之一,公司服务的虹叶花苑是街道“物业+养老”试点小区。虹叶花苑建于上世纪末,在这个商品房小区中,60周岁以上居民占比约38%,80周岁以上占比约11%,其中包括不少高龄独居老人。今年,在虹口区民政局牵头下,四川北路街道联动市区两级人大代表,整合社区养老资源,发挥物业贴近居民、响应快速等优势,并结合辖区虹叶养老院、第二市民驿站社区居家一体化服务能力,提供助餐、助洁、助医、助养、助急、助行六项服务内容,尽可能满足现阶段老人的多元需求。同时,该模式引入第三方专业养老服务机构,通过建立和培育专业化养老队伍,与专业养老团队相互补充,推动物业与医养服务有机结合。通过专业培训,物业工作人员的急救、应急等各方面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除了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外,“物业+养老”六助服务新模式还关注居民精神文化需求,属地邢长居民区党总支聚合医疗、理发、维修、金融服务等社区资源,定期举办“川悦生活”公益市集,不断拓展为老服务半径。不久前,物业收到高龄老人宋老伯的线上感谢信,其中特别提到了“物业+养老”试点为老年居民解决了许多困难。
作为街道推进养老机构提档升级的示范代表,虹叶养老院近年发展成效显著。去年以来,街道以虹叶养老院为试点,引入5A级社会服务机构上海夕悦颐养老年服务中心接管运营,一体推动吉祥、虹德养老院和溧阳长者照护之家等养老服务机构提质增效,着力打造医、养、康、护一体的融合式养老服务品质社区。上海夕悦老年颐养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封曙历介绍,虹叶养老院通过在院内设医疗机构,形成医养结合体系,特别是设立了认知障碍专区与认知障碍支持中心,开展认知症筛查—干预—住养全链服务。今年,养老院对老人的起居室、活动空间等区域进行修缮,并通过适老化改造,为在住老人提供更安全、舒适、便利、充满人文关怀的生活环境。在一楼还建有川北智慧化居家养老服务支持中心,通过推进应急呼叫装置、智能水表、智能电表、智能门磁、燃气报警器、智能床垫、家庭摄像头等设备安装,引入“智慧+”养老云平台,实现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发挥“不落幕的老博会”长期效应。
上午,在辖区客流量密集的宝华商业广场还推出了“银龄集市”,以游园会形式为老年居民带来便民服务、咨询义诊、文娱活动等,现场人头攒动。
便民服务包括理发、修伞、钟表维修、修鞋等4个摊位,吸引附近居民排起长龙。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小修小补”一直很受欢迎,是“低频高需”的服务内容。除了市集,平时工作日,修小家电、理发、修伞、磨刀、衣物缝补等服务也轮驻宝安支路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四川北路街道第二市民驿站、四川北路街道第三市民驿站,为周边居民群众带来便利。
健康义诊则发挥辖区医疗资源相对丰沛的优势,联动江湾医院、四一一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带来口腔健康、血压血糖、眼科、艾灸、推拿等10个老年群体喜闻乐见的摊位。区域内丰富的医疗服务资源和优质的医疗服务供给,为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打造了一个个的“家门口的好医院”,助力“15分钟社区养老生活服务圈”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