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垃圾分类工作既是市民身边的“关键小事”,又同市容环境品质密切相关,更反映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四川北路街道坚持“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原则,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紧盯单位垃圾分类工作不放松。街道牵头物业、商铺、楼宇及环卫企业成立垃圾分类治理综合体,通过强化机制建设、落实主体责任、争取协同配合,“像绣花一样”推动辖区单位垃圾分类工作走深走实。
一、街道强化机制设计与运行,形成正向闭环
街道完成辖区单位、楼宇、商业综合体内部和沿街商铺底数排摸,在此基础上强化单位垃圾分类工作机制设计,内容包括组织建设、培训宣传、检查自改、教育整治,通过机制运行形成正向闭环。
(一)组织建设。街道对接园区和综合体物业、商业活跃程度较高道路沿线居委,牵头在“丰字型”区域、空间188创意产业园区、山阴路沿线、海伦西路沿线、艾尚天地、宝华商业广场成立6家门责自律组织。共计193家商铺加入门责自律组织,签订门责自律公约,落实垃圾分类责任。
(二)培训宣传。街道结合当期工作重点和考核结果,采取“月月讲,周周进”形式,每月定期召集自律组织成员代表,举办垃圾分类专题培训会议;每周走进特定单位和楼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宣传活动。通过培训和宣传,进一步加强单位和商铺垃圾分类意识和操作方式。
(三)检查自改。街道根据垃圾分类工作的考核要求,创新“红、黄、绿”三色分级管理办法。城运中心边检查、边打分、边标记,对应“红、黄、绿”标记,匹配“一周三检、一周两检、两周一检”频次,引导单位和商铺及时改正,不断提升垃圾分类工作质效。
(四)教育整治。针对门责制落实不到位、检查后自改不及时的单位和商铺,街道坚持“教育为主,整治为辅”原则。一方面,城运中心约谈或通报相关门责自律组织成员,强调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督促其按照自律公约主动履责。另一方面,城运中心联合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开展集中攻坚行动,就屡教不改的单位和商铺采取“管罚结合”手段,责令其履行必要的垃圾分类职责。
二、物业和商铺发挥主体功能,落实分类责任
物业和商铺是单位垃圾分类工作的责任主体。在垃圾分类工作机制的引导下,辖区物业和商铺发挥主体功能,积极落实分类责任。以“丰字型”区域为例,2024年上半年商业综合体垃圾分类平均得分98.42分,相比2023年同期提高2.35分。
盛邦国际大厦是垃圾分类重点单位,在“丰字型”区域乃至街道辖区范围内表现突出。究其原因,大厦物业在完善硬件设施、加强服务管理、提供物质激励方面下足功夫。完善硬件设施方面,物业统计各楼层日均垃圾量,在对应楼层货梯厅设置数量合理的四分类桶,方便楼内人员投放垃圾。加强服务管理方面,各楼层保洁人员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将垃圾运送至独立箱房。同时,物业设立专门台账,记录垃圾从楼层到独立箱房再到运离大厦的时间及路径,实现垃圾分类工作“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物质激励方面,物业在大堂及各楼层主要通道张贴宣传海报,并对楼内租户单元提供针对垃圾分类的物质激励,如每10节电池可换取临时停车券1张等。此举得到楼内企业员工积极响应。
除加入门责自律组织、签订门责自律公约外,“丰字型”区域内商铺由物业牵头成立垃圾分类自治联盟。联盟成员配合街道城运中心对商铺开展日常检查,在发现问题、督促落实门责制的同时,强化自身垃圾分类意识和方法技巧。此外,不少商铺从事餐饮行业,产生垃圾较多。为此,商铺在物业指导下自备湿垃圾桶,并在垃圾桶上标注分类标识和商铺名称。如遇到垃圾分类有误的情况,物业及时告知商铺、加强示范引导,促进商铺不断提高垃圾分类一次正确率。
三、楼宇及环卫企业协同配合,促进提质增效
楼宇及环卫企业是单位垃圾分类工作重要助力者。其中,楼宇企业还是垃圾分类提升市容环境品质的受益者。广泛争取楼宇及环卫企业协同配合,将进一步促进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
垃圾分类源头治理尤为关键,获得楼宇企业及员工的思想认同和行动支持,有利于事半功倍地推动垃圾分类获得预期成效。为此,物业坚持楼宇党建引领垃圾分类工作,依托“一网多格,多格合一”党建工作体系,组织企业党员发挥模范示范作用,以身作则带动身边同事做好垃圾投放前的分类工作。同时,物业向楼宇企业发出关于加强垃圾分类工作的倡议书和宣传册,提高企业员工对于垃圾分类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其将思想认同付诸于行动自觉。
作为垃圾分类末端治理,垃圾收运同样重要。结合辖区垃圾分类以及投放工作的特点,街道走访上海虹远环境保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虹远公司),探讨完善重要点位垃圾收运、优化垃圾投掷点位布局、提高机械化水平、提升工作人员素质等问题。双方另就“丰字型”区域商业体为主体,打造垃圾分类示范区达成共识。针对山阴路沿线“小店餐饮经济活跃,垃圾投放需求旺盛,垃圾分类压力不小”的现实,街道协调虹远公司,商定将山阴路保洁人员数量从1名调整至2名,同时安排飞行保洁车负责巡回保洁和垃圾收运工作。
单位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城市管理精细化的一个缩影。街道将以垃圾分类治理综合体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单位垃圾分类工作机制建设,引导楼宇物业和沿街商铺更好履行主体责任,争取来自楼宇员工和环卫企业更为广泛的支持配合,“像绣花一样”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以不断优化的市容环境品质提升市民幸福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