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以创新引领四川北路提升发展作为战略主线,锚定“文韵川北、品质社区”的发展定位,以项目化工作为抓手,有序推进四川北路“丰字型”精细化治理示范区建设、区域城市更新与风貌建筑保护、“12345”市民服务热线提质增效等工作,探索社区精细化管理的新路径。
一、守正创新,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夯基垒台
(一)建设“丰字型”精细化治理示范区。
完成针对四川北路“丰字型”区域主要商业综合体内部和沿街商铺的底数排摸。在此基础上,将完善垃圾分类作为环境整治的重点。对接综合商业体物业,牵头93家商铺成立门责自律组织,签订门责自律公约,保证门前环境整洁;以“丰字型”区域商业体为主体,打造垃圾分类示范区,引导商铺自觉履行分类责任;创新“红、黄、绿”三色标记法,匹配“一天两检、一天一检、两天一检”频次,督促商铺整改。同时,将武进路、乍浦路非机动车停放问题作为交通整治的重点。联合区交警支队一大队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加强日常巡查;协调海泰时代大厦物业,商定在高峰时段设立外卖车辆临时停放区域。
(二)推进“美丽家园”和“美丽街区”工程。
“美丽家园”方面,对接区房管局、虹房集团等,指导并完成山一居民区开展宝安路160弄1-24号系统房修缮、厨卫改造项目居民意见征询工作,完善拉摩斯公寓修缮设计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美丽街区”方面,完成衡水路街角绿地公园、俞泾浦虬江路段滨水步道带、九龙路地道、中行大楼和四行大楼景观灯等工程,持续推动长春支路、邢家桥北路、溧阳路等路面及店招更新。
二、先立后破,为实现高效能治理赋能助力
(一)推动“12345”市民服务热线提质增效。
将“12345”市民服务热线作为“访民情、知民困、解民忧、暖民心”的重要渠道,深化指挥长轮值、热点预警、热线例会、热线联络员、热线跟踪五项制度,依托“网格呼叫,科室报到”、“三所联动,化解矛盾”两项机制,推动热线工作从“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接诉即办、有诉必办”转变,力争实现“诉件量有效减少,满意率和解决率双提升”的目标,市民满意率达到96.81%。
(二)探索建立里弄房存量违建治理新机制。
以里弄房变更承租人程序为抓手,联合区检察院、物业公司建立“三方协同”里弄房违建治理机制,形成“管理+服务”、“巡查+执法”和“监督+诉讼”的有效闭环。物业企业做好变更承租人事宜的前期“收治”;街道城管中队精准“把脉”,对涉及变更承租人的91处里弄房落实全面检查,对6处存在存量违建的房屋作立案处理,处罚当事人并责令其整改;区检察院对其中1处涉及损害公共利益的房屋违建开展现场“问诊”,参与多部门联合整治。
(三)加强辖区存量违法建筑整治。
持续排查“六必拆”、“低效用地”等点位,已拆除违建1411平米。针对某幢老旧建筑楼道公共区域违建历史遗留问题,联合责任主体川北物业,共拆除一楼4个楼梯间,违建共计25平方米。
三、稳中有进,为打造高品质生活保驾护航
(一)深化林长制与河长制工作。
林长制工作方面,指导山一社区获评“三星宁静小区”荣誉称号;赴山一社区开展居民园艺培训,指导“五感花园”绿植修剪;对接物业,开展相关小区绿化问题整改。河长制工作方面,督促相关单位清理沿河违规堆放的垃圾;加强针对精武桥及九龙路附近钓鱼人员的劝阻,落实物业对雨污混接的回头看工作。
(二)优化社区围墙外垃圾分类。
盯梢重点点位,及时处置街区乱扔垃圾问题。加强针对沿街商铺、楼宇园区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商户、物业垃圾分类的主动意识和行动能力。对接上海虹远环境保洁有限公司,探讨进一步完善重要点位垃圾收运、优化垃圾投掷点位布局、提高机械化水平、提升工作人员素质等问题。
(三)启动市容环境和停车秩序薄弱区域专项整治。
针对市容环境薄弱区域,通过“每周一次综合整治+每日规范管理”,推动沿街秩序持续向好。同时,加强面向商铺的日常宣传,督促业主提高维护沿街秩序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针对非机动车停放秩序薄弱区域,联合区交警支队一大队开展集中整治,组织岗段工作人员落实日常巡逻,引导外卖、快递骑手将车辆停放至指定区域。
(四)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包保工作。
联合市场监管所,检查商家是否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是否全面执行“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是否开展食品安全培训考核等,指导商家严格规范餐饮服务经营行为,全力护航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努力打造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街镇。同时,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居民食品安全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