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彩虹湾辖区内更多居民的实际需求,江湾镇街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社区建设进程,通过打造“15分钟生活圈”,不断完善高品质配套服务,市民驿站、菜市场、教育设施、医疗设施、大型商超一应俱全,一个“生活圈”解决了居民生活中的大小事情,就医、休闲、娱乐,群众的幸福生活变得近在咫尺。
一、坚持需求导向,回应居民共同期盼
在理想的社区中,从儿童到老年人,租客或是商户,社区成员中的人人都可以参与到社区环境改善、社区发展共商的行动中,在包容、温暖、友好的社区,形成真正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在你生活的附近,你会常去哪些地方,这些地方给了你什么样的体验?”通过前期公众号问卷征集、居委座谈调研,现场意见征询等方式,共收到各类意见建议近2000份,同时梳理辖区范围内可利用的空间商业综合体、产业园区及部分可与其他功能综合设置的既有公共服务设施,形成92处的资源清单,其中利用率较高的空间33处,包括万安路、虹湾路、凉城路沿街建筑、桥下空间等。
二、坚持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盘活资源
完成市民慢行15分钟范围内基本服务功能配备社区公共服务更加精准可及居民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经分析街道现有人口年龄结构,亲子、养老、日常休闲需求较为突出,公共服务设施中教育、医疗类设施基本满足需求,体育、商业、为老服务设施仍有提升空间。因此街道以打造“古镇新韵 彩虹江湾”为愿景,以点、线、面的形式规划项目包。点状项目包括党群服务中心、逸仙会客厅等项目,期望以多处亮点塑造公共服务综合体的方式将重要节点打造成社区“党建+治理+服务”的特色品牌项目。线状项目包括滨水、铁路沿线空间提升等,结合街道地域特色,优化道路设施,期望提升三区交界处及辖区内薄弱区域(背街小巷)的环境面貌。面状项目包括彩虹湾居住区品质提升、古镇历史提升项目包等,通过区域特色放大,结合新江湾十景的文化载体,软硬件相互结合,传承江湾红色基因的同时,助推古镇高质量发展, 让旧址遗迹成为“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教材”,让英烈模范成为“教师”,让大思政课浸润心间。
三、坚持多元参与,促进共建共治共享
把触手可及的便利留给生活,从身边放眼世界,探索更大的生活圈子。
“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项目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政策的调整、市、区重大项目的推进以及人民群众需求的不管提升,项目也需要与时俱进。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各个部门各司其职,才能更好更快地推进项目落地,同时确保资源配置的最优,让有限的资源换取市民最大的获得感。除了硬件建设,长期为居民服务是更为重要的方面。鼓励居民共同参与社区运营维护,同时注重社区居民的实时反馈,推动各项服务不断改进和优化,积极培育基层居民的社区自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