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北路街道党工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深化街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六大工程”28项具体措施,组织开展“办好群众心上事”实践活动,各基层党组织坚持“四问于民”,在开展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及时响应群众诉求,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满腔热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公共基础设施是一座城市的“筋骨”,完善基础设施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有序运行。在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的多伦居民区,不少房屋都建造在上世纪20-40年代,属于一个较为典型的上海老弄堂相对集中的居住型社区,而且不少下水道和地下管网也都建造投入年代久远,在面对极端天气的情况下,这些公共基础设施的运行情况就将面临着一次次的现实测试和“体检”。在今年夏季,一场场大雨接踵而至,公共基础设施的短板呈现了出来,返水倒灌、水管堵塞等问题,成为了多伦居民区居民生活中的烦心事、揪心事。为此,四川北路街道多伦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触发“你呼我应”的党建引领网格管理联动联勤工作机制,在街道相关科室和单位的支持下,大兴调查研究,找准问题裉节,在优化下水道系统中将问题更“优解”。
弄堂积水烦扰居民 实地勘察研究对策
在今年的夏季,连续的暴雨天气让多伦居民区不少的弄堂产生了暴雨积水、返水倒灌等情况,“水漫金山”一时间给居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不仅难以通行,而且家中进水直接影响到了居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并可能带来触电、摔倒等各类风险隐患。其中,家住在东横浜路122弄的施阿姨就反映:“家门口的下水道堵住了,厨房和卫生间积满了淤泥,无处下脚”。在这些情况出现后,多伦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的班子成员和“社区四长”网格员们纷纷深入到社区一线和居民家中,帮助排水,并对接联系街道社区管理办、城建中心和相关物业公司做好水道疏通、应急排水、设施报修等。在防汛工作的过程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汤裕琴、居委会主任徐超等还和居委干部们一起,冒着大雨在社区内和居民家中勘察,寻找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经过分析,一方面现有的下水道系统等基础设施存在老化的现象,另一方面潮湿的环境所生长的青苔和居民丢弃的杂物也造成了下水道的堵塞,在强降雨天气环境下,导致居民区出现积水。在居民区召开的党群议事会上,居民区“两委”班子和物业公司相关工作人员经过分析提出,居民区的下水管道老化,并且管道系统结构复杂,需要整体疏通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多方聚合求解方案 联动联勤破解难题
为了解决好居民群众心头的“烦心事、揪心事”,及早做好大雨天气下的积水防范工作,多伦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启动了“网格呼叫、科室报到、多方响应”的“你呼我应”党建引领网格管理工作机制,寻求街道相关科室和单位的帮助和支持。在收到多伦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的呼叫后,四川北路街道第二片区网格治理委员会立即组织社区管理办、城建中心、市政单位和物业公司直插现场,进一步实地勘察找原因,研究制定可行性解决问题的方案。
经过多次实地勘察、分析、研究,各方最终定下“三步走”的管道优化实施方案。首先,物业部门派遣抽污车由专业疏通人员对东横浜路122弄后弄堂连接多伦路口沿街面的污水井进行集中疏通清理;其次,多伦居民区“两委”班子通过居民微信群及线下张贴“温馨提示”等方式,告知居民管道的具体施工时间和出行时应注意事项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最后,由市政部门派出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挖掘后弄堂口路面重排下水管道来彻底解决反复淤堵的问题。
施工作业期间,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第二片区网格治理委员会主任彭佳斌、社区管理办主任吴戬一直关注着修缮进度,多伦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组织居委干部和志愿者做好修缮期间的秩序维护和问题协调。经过三天施工,东横浜路122弄的下水道系统彻底通畅了。阴沟内再无污水淤积了,居民们脸上也洋溢出满意的笑容。
为了确保施工的质量,有效保障居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多伦居民区“两委”班子还多次到居民家中回访,关心是否还存在下水管道淤堵现象。施阿姨开心的说道:“下水道通了,阿拉再也不用为雨水倒灌而犯愁了,谢谢街道、居委会对我们的关心!”
多伦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六大工程”,聚焦居民群众最关心、最切实的生活和居住问题,锚定老式里弄地下管道的堵塞问题,用好“你呼我应”的党建引领网格管理联动联勤工作机制,找堵点、抓重点、破难点,解决好居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社区的生活更有品质,更为舒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