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党群服务阵地体系建设,加强社区残障人士等重点群体服务管理,广中路街道西江湾居民区党总支坚持对标市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六大工程”,聚焦深入推进“连心工程”,在街道党工委指导下,在市团校、锦江集团白玉兰酒店、虹房集团等区域化单位支持下,主动挖掘并积极引入区域内空间资源、服务资源,打造“兰梦湾”共享空间,以“微阵地”“微党课”“微公益”为载体,扎实走好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创新探索“政府支持、社区参与、市场运作”的基层治理新样板。
一方空间 一个微阵地
基于日常密切的走访联系,以及大上海保卫战期间的良好合作基础,当白玉兰酒店一楼沿街面的商铺空出后,酒店运营方党组织负责人第一时间找到了西江湾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方雯,表示愿意把这空间无偿提供给社区,作为企业主体融入基层治理的积极实践。面临居民区现有的活动场地空间不足、设施陈旧,辖区内高校、楼宇青年缺乏活动阵地的现状,方雯马上想到了打造“社区共享空间”的方案。在街道党工委和产权方虹商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兰梦湾”共享空间改造完成,以自闭症、唐氏综合症等心智障碍青年为主要从业人员的公益咖啡吧“梦工坊”作为主理人入驻,为周边居民、青年学生、白领供应咖啡饮品的同时,也成为了他们“家门口”“校门口”“楼门口”的公益打卡地、活动新阵地。
一杯咖啡 一节微党课
“兰梦湾”共享空间周边院校林立,区域化党建资源丰富。西江湾居民区党总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以及社区共享空间的平台载体作用,主动与市团校、邮局、高校等区域化单位深化党建联建,共同打造社区“党建微站”,进一步提升校社联动“亲密值”,为服务群众、社区治理赋能增效。联合市团校第一党支部,居民区党总支在“兰梦湾”微阵地创建“一杯咖啡”微党课品牌。为契合周边群众需求、环境特点,市团校精心打磨形成“永远跟党走”“中国式现代化上海实践”等短小、精炼的“微党课”课程菜单,通过社区征集、群众点单、团校派单的模式,把传统课堂搬到咖香氤氲的社区共享空间,让党员们在品味一杯咖啡的时间、空间里,邂逅一场红色文化之旅。一杯咖啡,留下了味苦回甘的鲜活体验,也凝聚了越来越多的群体走进“兰梦湾”,为构建睦邻网格共同体、形成社区治理合力,贡献点滴力量。
一份善意 一次微公益
“梦工坊”公益咖啡吧主理团队是一群特殊的年轻人,咖啡师、服务员等店员大多是患有心智障碍的残疾人。他们有的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有的曾是“阳光宝宝”。作为区残疾人就业实训基地,“兰梦湾”共享空间以“让爱点亮梦想”为理念,为这群特殊青年走进社会、融入社会搭建平台,探索残疾人群体就业新场景,也让更多人关注、关心这个特殊群体。在街道残联指导下,在对辖区内残疾人群体走访联系的基础上,居民区党总支与彩虹笔、华讯科技创业中心等公益机构加强合作,携手抓党建、做公益、办实事,组织社区、共建单位党员志愿者在“兰梦湾”共享空间协助开展残疾人岗位体验、爱心义卖、主题交流等关爱活动、残健融合活动,助力残障人士实现就业梦想,汲取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提升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