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从“雨水”开始,到“立春”落定,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将中国传统文化完美融合,同时也是把中国文化进行一次世界性的普及。
为了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丰富社区学生的暑期活动,近日,金属居民区在广中路街道第三市民驿站开展了”二十四节气非遗面塑”活动,将面塑与二十四节气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节气的起源、发展和意义,孩子们在志愿者老师的带领下,充分领略了中国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了非遗对他们心灵的浸润。
志愿者老师作为一位非遗传承人,给予了孩子们专业的指导和传授。活动开始前,老师通过和孩子们的互动,了解了他们对非遗文化的认知程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面塑的起源、传承、制作材料以及制作技法,并展示了类型多样、形态各异、惟妙惟肖的面塑作品。
今天的非遗面塑制作主题是"立秋",老师用生动的讲解向孩子们介绍了立秋的意义和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孩子们满怀兴趣,迫不及待地学习面塑的技巧和方法。老师耐心指导他们,孩子们用双手巧妙地捏塑,创造出了立秋的独特形象:秋阳下,女孩荡秋千的场景栩栩如生,她像秋叶一样轻盈自由,欢快的笑声在空中回荡;她的微笑明亮而灿烂,随着秋风的轻拂,给秋天增添了一抹俏丽的色彩。
通过面塑的创作,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立秋的文化内涵,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他们用双手塑造的精美作品不仅是一种表达,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致敬。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深刻领略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这种体验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入了解,更是对非遗技艺的一次亲身实践。
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志愿者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和对非遗事业的热爱。希望这次活动能够成为孩子们心中美好的记忆,激发他们对非遗文化的持续关注和参与。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让非遗继续在童心中绽放出独特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