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北路街道党工委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六大工程”,在2023年度推动实施了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头雁聚力项目”,突出问题导向、项目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使各居民区党组织书记肩上有担子、身上有责任、工作有压力,突出“实”的导向,做好“融”的文章,把“头雁聚力项目”纳入街道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实施“办好群众心上事”实践活动之中,把每个项目做成民心工程、民生实事,在看得见各方参与、看得见整体变化、看得见品质提升、看得见群众点赞的“四个看得见”中,形成“一居一品”“一居一靓”,不断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四川北路上的余庆坊建造于1923年,是三层砖木结构的石库门旧式里弄住宅,小区内共有14幢房屋,总建筑面积约19992平方米,总户数600多户。今年是余庆坊里弄建成100周年,如何让这样一个充满海派文化的里弄展现出全新的风采,成为了四川北路街道余庆坊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的重点课题。为了更好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聚焦居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事,将余庆坊小区“百年弄堂焕新亮相”作为2023年度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头雁聚力项目”,通过党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项目导向、效果导向,通过“你呼我应”的网格化党建工作联动联勤机制,整合相关科室、单位和社会各方的资源,在余庆坊小区打造“茶香议事、书香文明、花香美丽”的“三香弄堂”,并在前期议事、中期治理和后期维护三个方面上环环相扣,让老弄堂有了新花香,把余庆坊变成“花廊小巷”。
“茶香议事”谈问题,共商共议来立项
余庆坊小区经过精细化的房屋修缮后,弄堂面貌已经大为改观,但是在现有城市更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展现出百年弄堂的海派文化韵味,把“三香弄堂”的打造切实做实,还需要社区各方共同商议、研究。前一阶段,余庆坊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组织“两委”班子成员、社区党员和居民代表共同召开党群议事会,围绕如何加强弄堂治理进行讨论,不少党员和居民代表提出希望能够在里弄内增添花草、绿植,进一步扮靓小区,让余庆坊更美丽、更具魅力。经过党群议事会的研究后,居民区党总支经过讨论,将其中的支弄堂中打造一条“寻香小巷”,并作为余庆坊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头雁聚力项目”的重要内容,通过“花香美丽”,不仅可以欣赏红花绿叶的美景,更可以在芳香中追忆百年弄堂的文化印迹。在进一步广泛听取居民的意见后,相关设计方案在街道相关科室的指导和支持下,得以形成。
“你呼我应”聚合力,共建共治见成效
选定范围、申请经费、安排建设、环境治理等一系列的工作单靠居民区“两委”班子还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头雁聚力项目”的立项,居民区党总支吹响了“集结哨”,通过“书记吹哨、科室报到、多方响应”的“你呼我应”网格化党建工作联动联勤机制,由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点题,科室和社区相关单位共同来解题,推动“花香美丽”从“施工图”变成“实景画”。
经费申请很快得到了批准,居民区“两委”班子还在相关科室的专业指导下,购买了盆栽、花架等一批物资,还动员了社区党员、楼组长、志愿者和周边居民对弄堂内的堆物、停放的平板车辆和非机动车等进行清理,开辟了建设空间。同时,由社区党员、居民自发成立余庆坊居民区“寻香护绿”志愿者服务队,对“花廊小巷”开展定期巡逻, 监督乱扔垃圾、车辆乱停等不文明行为,同时协助相关单位做好花架、花廊建设期间的秩序维护和问题协调。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余庆坊小区的“花廊”就焕新亮相了。这一实实在在的改变,让居民感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提升满意度,也赞叹“海派弄堂颜值更高了。”
人人参与树新风,共创共享新空间
“花廊小巷”建成以后,余庆坊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通过居民认领、志愿者照护等形式,将各类盆栽组织社区党员、居民、志愿者、网格员等进行认领和管理,通过居民主动照护绿植和盆栽,并鼓励有经验的居民作为“社区绿化养护师”,直接开展对绿植的养护和技能传授,大大提高了居民们参与“三香弄堂”打造和社区治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党建引领,在自治共治过程中激发居民们的“主人翁”意识,助力了环境的长久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