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凉城新村街道中虹小区的居民吴女士近日发现平常在小区里经过看到的几辆破旧不堪的“僵尸车”不见了,得知是被清理了,吴女士赞叹道“这样小区清爽多了”。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大,“僵尸车”问题已成为社区治理中的一个痛点。“僵尸车”由于长期无人打理,不仅占用了本就紧张的小区公共停车资源,而且影响小区环境的整洁,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居民对此反响强烈。
今年以来,街道深化“三所联动”工作机制,把“三所联动”机制触角向社区治理的痛点、堵点、难点延伸,其中中虹小区居民反映强烈的“僵尸机动车”处置的问题,通过“三所联动”机制,小区内的4辆“僵尸机动车”已全部清理出了小区,使困扰小区多年的顽疾难题得以解决,得到小区居民的称赞。
目前,对“僵尸机动车”的处置难点就在于其所有权仍属于车辆所有人的财产,他人不能随意处置,同时,交警、城管等执法部门因无明确的法律规定,在处置“僵尸机动车”的问题上,稍有不当就可能造成侵权,引发纠纷。今年,街道通过把“僵尸机动车”处置问题纳入“三所联动”具体应用场景,为居民区破解“僵尸机动车”治理难题赋能。
理顺法律关系,寻找法律依据
破解“僵尸机动车”处置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要始终把处置这一问题放置于法治轨道上,因此,在居民区“三所联动”例会上,司法所调解员、社区民警、律师、交警、居委、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对小区“僵尸机动车”的处置开展分析研判。针对前期排摸的小区“僵尸机动车”的车主和车辆情况,从各自职能出发,寻找法律依据,理顺法律关系,确定依法合理的处置方案。即通过“三所联动”平台约谈车主,告知“僵尸车”的危害相关法律规定及法律后果,争取车主配合自行处置“僵尸车”,如约谈无果的,后续将由小区物业公司通过民事诉讼方式处置。
情理法融合,定纷止争
充分发挥居民区“三委联办”平台的自治作用以及“三所联动”矛盾调处平台的法治保障作用,由社区民警、居委法律顾问以及调解员共同对“僵尸机动车”的车主开展约谈,约谈中,先由社区民警告知其“僵尸机动车”的危害,律师对其释法教育,明确车主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如车主愿意配合自行处置“僵尸车”的,调解员就车主与小区物业管理公司之间欠缴的停车费问题开展调解,达成一致意见后签订人民调解协议书。经过约谈,车主们也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性以及不清理的法律后果,均表示愿意配合自行清理。如:其中一名车主因对小区物业公司的物业管理服务心存不满,把其车辆长时间停放于公共停车位不使用,造成“僵尸车”现象,通过小区“三委联办”+“三所联动”工作机制,由居委干部、调解员、社区民警、律师、小区物业公司主动上门与该车主沟通,物业公司当即承诺改进服务,并就欠缴停车费问题与该名车主达成一致,终于解开了该车主的心结,并配合第一个自行把“僵尸车”清理出小区。
总结完善,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
下一步,街道将总结提炼中虹小区“僵尸机动车”处置的成功经验,形成基层社区管用易操作的“僵尸机动车”处置流程图,为其他居民区处置此类问题提供规范化指导。同时,街道也将督促居委、物业进一步加强小区机动车停放管理,宣传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用车、停车习惯,预防“僵尸机动车”现象的发生,共同营造安全、文明、整洁的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