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党建引领群众自治,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提高社区治理水平,探索社区治理模式创新的必经之路。近年来,广中路街道积极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探索党建引领群众自治的小区综合治理模式,取得一定成效。
广灵居民区新昌大厦小区是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一梯八户混合型高层小区,共有143户居民。2019年以前,小区长期存在“四大乱象”:一是班子乱。上一届业委会主任长期旅居海外,副主任主动辞职;6年间小区公共收益进账仅20万,维修基金结余已到30%临界线。二是设施乱。小区内的水箱水泵、公用照明灯等均已20多年未曾更新,各类故障频发。三是管理乱。物业公司能力意识欠缺,小区内楼道堆物、私拉电线等情况严重,有过3次失火记录。四是人心乱。由于反映的问题往往得不到解决,小区居民遇事各吹各号、各唱各调,普遍缺少家园意识。
为解决这些乱象,在街道党工委指导和支持下,广灵居民区党总支以“酬金制”物业管理模式为基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建强业委会班子
如何建强业委会、使其在社区自治中发挥应有作用,是居民区党总支面临的首要任务。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莉带领党小组长挨家挨户上门排摸、反复劝说做通工作,历经半年多努力,新一届德才兼备、热心公益的业委会班子最终组建成功。面对“百废待兴”的现状,业委会成员纷纷“自掏腰包”主动奉献,比如业委会主任、区人大代表奚儒俊动用自身企业资源,免费装修“居民之家”;并亲自动手清洗集水井,更换楼道公用照明灯等,在一件件实事中赢得居民信任和口碑。
打造党员、志愿者队伍
“酬金制”模式降低了物业费用成本,但也需要业主更多地参与小区事务。居民区党总支和业委会决定打造党员和志愿者两支队伍,增强小区居民“社区是我家,治理靠大家”的家园意识。比如在整治楼道堆物过程中,部分业主不理解不配合,党总支发动党员示范带头,在业主微信群中上传所在楼道整治前后对比照,并分片包干做好其余业主思想工作,最终使楼道面貌焕然一新。在党员引领下,志愿者队伍迅速成立,先后有50余名居民主动加入,在工程维修、法律咨询、医疗服务、安全值守、文体活动等方面积极参与小区综合治理。
优化业委会各项规约
在居民区党总支的支持下,业委会通过“讨论形成修改意见—撰写修改说明—听取居委和房办意见—召开业主代表会议讨论—再次修改后进行公示—提交业主大会表决—形成决定公示并上报备案”的流程,制定完善了《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业委会管理规约》《专项维修资金管理规约》这三项基本规约,业主表决大会的实到率达到90%以上,同意率达到99%。规约公示后得到了全体业主的高度认可,历次业主大会维修基金表决通过率均达到96%以上。
汇聚社区多方力量
在街道党工委支持下,居民区党总支依托党的组织体系和各级议事平台,广泛了解居民需求,整合共建单位、群团组织、区级平台等各类资源,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比如,新一届业委会上任后,发现一笔150余万元的售后公房维修基金因被人遗忘,已在银行沉睡20多年(上任初期剩余维修基金仅55万元)。与街道房办和物业公司核实确认后,居民区通过“面对面”工作得到区级相关部门的支持,指导业委会处理好法律事宜,最终将这笔钱转回到新昌大厦的维修基金账户上,为大楼后续修缮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过数年的探索和实践,新昌大厦小区逐步实现了“四大蜕变”:一是班子蜕变。新任业委会班子,无论资格新老、工作高低、年龄大小,分工不分家,拧成一股绳,共下一盘棋,让问题社区快速扭转为示范家园。二是设施蜕变。新一届业委会充分用好维修资金,对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除更新老旧小区设施,额外安装了各类安全监控设施外,还将业主字画、藏品等陈列于修缮一新的地下车库,环境安全、温馨指数倍增。三是管理蜕变。经过数年的实践探索,小区实现了物业费和停车费收缴率达100%等七个“第一次”,并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四是人心蜕变。积极开展“楼风建设”,为居民提供正能量的引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营造出了诸如独居老人不愿搬回子女身边、而坚持留在大厦以邻为家的和谐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广灵居民区党总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打造党建引领、居委主导、业委会自治、物业配合下的社区治理模式,让以业委会为代表的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小区治理的主体,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