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路街道252地块旧改工作已圆满完成,171证222户人家全部签约并在限期内全部搬迁,签约率、搬迁率均为100%。
在区旧改指挥部的指导下,街道成立旧改分指挥部,召集具丰富群众工作、旧改工作经验的居民区老书记、退休居委干部等组成旧改专项工作组,同时,第一时间成立了252街坊旧区改造和房屋征收临时党支部,聚焦党建引领、政策讲解、民情处置、管理强化,协助区第二房屋征收服务事务所推进旧改征收圆满收官。
党建引领带好头 旧房改造添助力
第一轮征询启动之初,部分居民有顾虑,个别居民存在抵触情绪。工作组一方面梳理研判家庭情况,多次走进居民家中,做深做细思想工作;另一方面积极联合居民区党支部党员、业委会代表、居民代表等多次协商,反复宣传旧改政策福利。工作组始终坚持将党建工作与旧改工作深度融合,积极发挥群众带动效应,成熟一家、攻克一家、完善一家。
居住在谭家桥8号的金阿姨,既是小区骨干志愿者,也是一名老党员。旧改工作第一轮意见征询开始,金阿姨便积极报名参加居民评议小组,主动上门走访、收集意见建议。在汇总整理后,她向动迁工作组提出建议:立足实际,适度增添安置房源,适时提高评估价格,持续优化调解服务。动迁组及时采纳,积极落实,收效颇丰。同时,身为党员的她,坚持不给组织加负担、不给居委添麻烦,主动跨前,沟通化解好家庭内部的赔偿款分配难题,积极处理“小家”矛盾,助力实现“大家”和谐。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有金阿姨这样的党员们身先士卒,工作组的持续发力变得事半功倍。居民们从疑惑不安到积极配合、从矛盾突出到和谐统一,252地块旧改工作得以稳步推进。
一户一策一民情 解忧化难有良方
“我现在借的房子蛮好,老伴和我一起,就等着安置款买新房子啦!”家住谭家桥的尹先生对旧改后的新家充满期待。但回忆起工作组第一次上门交流的那一个多小时,惆怅和迷茫始终占据着他的脸庞。不足30㎡的房屋,户口簿上登记着足足10个人。尹先生和妻孩为一户,弟弟弟媳为一户,外甥小王一家四口及其岳父为第三户。尹先生虽为原始租赁人,却只能获得十分之三的安置补偿款,担心补偿款不足以购买新房的他本就心中不平,想到外甥是姐姐过世后的后来继承者却要分去总额的十分之五,难免吃味。
旧改工作组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明白了尹先生的心事后,自然要将他的“担心”变为“称心”。在工作组的多次协调沟通下,外甥小王答应从原定补偿款中拿出20万元分给舅舅尹先生一家,此外征收奖励费也全部由尹先生一家独享。如今,三户10人都已告别逼仄狭小、油腻腻黑黢黢的旧居,他们即将拥有各自安乐的新家,三餐四季,开启全新的生活。
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欧阳路街道始终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旧改为民、旧改靠民”,满怀真心做群众工作,尽一切努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真正把实事办好,想方设法帮助居民圆上“安居梦”。
攻坚克难强机制 崭新未来定可期
居住在典型的“老破小”小区,改善居住条件始终是252地块居民最强烈的期盼之一。为切实增强居民幸福感获得感,旧改工作组坚持一户一案一策,注重理法并重,加速推进各阶段项目处置落地;不断深化完善旧改征收“两轮征询”的规范标准和工作制度,使旧改推进始终更规范、更透明、更高效。
通过建立健全街居联手、属地保障、点面带动的工作新机制,旧改工作组开展定期圆桌会议、面对面政策宣讲、人对户政策托底等多方位、多举措,切实强化政策宣传和意见征询的推进力度,推进破解补偿款分配不均等难题,为旧改提速提供机制保障。在工作实践中,形成了“居民广泛提议—居委收集归纳—指挥部重点决策—修订实施方案—居民集体评议—方案试点推行—修改完善落实”的一站式处置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共同办好民生实事,增进百姓福祉,推动城市更新,筑牢民生之本。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欧阳路街道为民改善居住条件之路不会停步,精细谋划、精密布局、精心实施,当安居的“阳光”照进252街坊,由此写就的为民情怀必定会给欧阳一个更有温度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