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清爽多了!”居住在凉五小区的陈女士赞叹道。近日,凉城新村街道在凉五和汶一居民区组织开展了“僵尸非机动车”整治,出动工作人员20余人,清理“僵尸非机动车”近200辆。“僵尸非机动车”清理后留下整洁的空地,方便周围居民停车充电及通行。居民们纷纷赞叹环境变好了。
许多小区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在楼道内、非机动车车棚或者地下车库等角落里,总摆着几辆无主非机动车。这些“僵尸非机动车”长期停放,无人认领,无人处理,不但占用小区公共停车资源,而且影响小区环境卫生,妨碍居民通行,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居民怨言丛生。
机制赋能,探索破解“僵尸非机动车”治理难题
今年,街道深化“三所联动”工作机制,向居民区延伸。通过机制赋能居民区,探索破解新形势下的社区治理难题。在居民区“三所联动”例会上,居委、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社区民警、律师共同对小区“僵尸非机动车”整治开展了讨论。针对前期排摸的情况进行法律关系梳理分析,找出整治行动的实施步骤和措施。按照“三所联动”例会上商定的方案,凉五和汶一居民区组织开展“僵尸非机动车”整治行动。
合法合理,整治行动凸显成效
“五一”节前,居委和物业分别在小区宣传栏、主要出入口及居民楼醒目位置,张贴“非机动车整治通告”,并在各楼组微信群中转发通知,提醒居民按规定有序停放自己的非机动车,并及时处置已废弃的非机动车辆。
整治行动开始,根据前期排摸掌握的情况,街道、居委、物业和社区民警等齐上阵,将一辆辆“僵尸非机动车”从消防通道、居民楼内、车棚、绿化带等处清理出来。居委负责人表示,“为了避免“误伤”,我们把这些清理出来的僵尸车辆先在临时点位集中停放一周。一周内居民可凭有效证明领回自己的车辆,一周后未有人认领的车辆,将作无主垃圾处置。
整治过程中,部分居民不理解,有抵触情绪,甚至阻碍整治工作进行。通过街道、居委、民警和楼组长的反复解释,耐心疏导,多数居民理解并配合工作开展。
防治结合,形成小区非机动车长效管理
接下来,街道将以凉五、汶一为模板,复制推广这次行动的成功经验,继续在其他居民小区推动“僵尸非机动车”整治,同时定期在各居民区开展日常巡查,动态清零小区内非机动车乱停放现象。街道督促居委、物业进一步加强小区非机动车停放管理,鼓励业主大会制定小区管理规约,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用车、停车习惯,人人参与、共同创造安全、文明、宜居的家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