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环节,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微观呈现。作为群众性的自治组织,居委会始终与居民保持着协同合作、相互支持的紧密关系,为推动社区治理提质增效。
近年来,以虹口区虹馨工程项目为契机,在坚持“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基础上,凉城新村街道充分利用居委工作场所,在以凉五、文苑一居委为试点打造的“数字化赋能、沉浸式办公”项目中,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深入推进居委会两室标准化建设,打造零距离服务群众的平台。
办公营造社区新格局
日前,随着凉五居委会的重新“开门营业”,不少前来办事的居民惊喜地发现,居委会大变样了:在靠近门口的位置,新增了接待台,数字宣传阵地、办公区域也自然地融合在居委办公室的不同空间里,不仅方便居民群众进门就能办事,还能更直接地感受到居民区队伍的工作热情,了解到当下最新的居民区宣传热点。
此外,零物理隔断的设计也使得原先相对封闭的办公区域变得更加开放、宽敞。而这正是凉城街道通过办公空间最小化、居民活动空间最大化的方式,为凉五居民区打造的零距离服务平台和开放灵动的活动空间。
“沉浸式办公”的核心并不是单纯的办公环境的改变,更主要的是促进社区治理理念的转变。在重新规划后的居委会空间里,居民的需求被放在首位,在一楼有居民调解室,二楼有多功能厅、党建服务台和露台等空间,满足了居民休闲娱乐和开展邻里活动的需求。此外,凉五居委会还利用小区主干道旁的闲置房屋,在小区的“黄金地段”打造了一个全新的“邻里会客厅”。
在这个100平方米的空间里,由议事厅和活动区两部分组成,整体设计风格简洁、温馨。“为了让居民在这里能找到‘家’的感觉,我们在设计时特别选用了暖色调的灯光。选择落地大窗,也是为了让阳光更好地照射进来,居民在这里歇息休闲,心情也会更好。”凉城新村街道自治办主任姜正平介绍。
而作为凉五居委“沉浸式办公”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民活动空间的最大化也进一步推动居民区形成了以邻里会客厅为主阵地、社区多个小活动室为辅的活动资源地图,为居民开展党建、自治、老龄、儿童等各类活动提供了温馨便捷的环境,真正打造了居民家门口的活动空间。
社区数字化生活
2022年下半年,随着居委改造工程的顺利落幕,文苑一居委也开启了“数字化赋能”的社区工作新篇章,不仅原本位于三楼的居委办公室搬到了一楼,还在入口的显眼处设置了“全岗通”接待台,接“地气”的办事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办事体验。
穿过接待台一路往里走去,明亮的空间、简约但极具特色的墙面设计,以及墙面上悬挂的大小不一的电子屏幕,组成了文苑一居委会“数字化赋能”的工作特点。据悉,根据不同公共空间的功能定位,凉城街道还赋予了各空间电子屏幕不同的“工作内容”,并将传统文字、照片进行组合展示,实现从居民区基本情况、历史变迁、重点工作、党建风采、自治活动等多方面、多维度展现居民区的发展面貌和人文情怀。同时,借助数字化平台活泼生动、实时更新的宣传优势,凉城街道也进一步丰富了文苑一居民区的文化内涵,为居民区“党建引领,三委联动”的治理模式赋能增效。
而在改造的过程中,凉城街道还对文苑一居委会的办公区域进行了合理规划与调整,并开辟了活动室、议事厅、乒乓室、小巷书屋等居民活动空间,吸引了不少居民的“入驻”。居民李女士则高兴地表示:“很宽敞、舒适。这里不仅方便我们来休闲,也给居民们提供了一个议事的空间,让大家有机会了解社情民意。”
擦亮“家门口”的幸福底色。如今,这幅描摹着人民城市建设理念的动人图景正在凉城街道徐徐展开。而随着“数字化赋能、沉浸式办公”项目的顺利落地,不仅为凉城街道在居民区两室改造上,注重设施建设与功能建设的有机融合提供了更多经验,也为街道进一步强化居委的服务能级、完善长效管理制度,探索形成具有凉城特色、符合居委会治理规律的工作模式,提供了更多可供探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