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今年3月以来复杂严峻的疫情形势,曲阳路街道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齐心抗疫,共同守“沪”。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他们穿上防护服,化身志愿者,在抗疫最前线,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工程一室职工由川的抗疫故事~
加入送餐志愿者队伍的“小保长”
我是由川,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工程一室职工。自园区实行封闭管理以来,我和很多同事一样,坚守岗位,因为我们承担的科研项目不能按下“暂停键”。起初,我只担任部门“保长”的角色,职责是安顿好工程一室在所职工的工作和生活。
四月初,所里进一步升级了疫情防控等级,全部楼栋实行静态管理,餐食由餐饮公司统一配送,一时间盒饭从所门口到大家餐桌的距离,显得那么遥远。工会主席李向阳老师亲自带队送餐,临时组建的送餐志愿者小队奋战了3个小时,才将这些盒饭全部发放到每栋楼。我想我必须深入送餐一线去寻找问题,去了解到底是什么影响了送餐进度,是什么让志愿者如此辛劳,又是什么导致了错送少送。凌晨00:30,微信群里开始招募第二天的送餐志愿者,我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送餐也需要“最优算法”
第二天的送餐工作仍由李向阳老师带队,孙胜利副所长现场指导,张其帅、田启智、宋崇金等同志参与。
针对前一天送餐效率低的问题,我当场提出了我的想法。首先设计线路,尽可能一条龙送餐,不走回头路。其次,志愿者一共4个人,可以分头行动,效率翻倍,节约时间。第三,明确送餐点位,标注好送餐数量,精确收发。最后,明确了楼长收餐分发制度。经过午餐发放的“试运行”后,我又完善优化了方案,并形成《虹口园区送餐流程》文件。
在有关所领导的支持下,该方案于当日晚餐开始实施,我负责现场指挥。晚餐送餐开始于17:30结束于18:10,仅仅40分钟就完成了所有楼栋的晚餐配送。志愿者的工作也轻松了不少,少跑了很多冤枉路。
新身份:核酸检测志愿者
第二天,当我正想着尝试下核酸检测工作时,凑巧当天协助扫码岗、引导队列的岗位有1人空缺,我立刻走马上任。太阳火辣辣的,防护服就像桑拿房,我身上全是汗。
这次核酸志愿者的体验,让我意识到群众对核酸检测流程还是不够了解,应该加强对在园人员的宣传,讲清楚核酸检测流程,号召大家积极配合工作。
4月11日园区线上疫情防控工作会议上,孙所长让我把这些情况向大家进行汇报,我在会上介绍核酸检测流程细节的同时,把志愿者的辛劳讲述给与会的每个人听,我相信志愿者们一定会感觉到由衷欣慰,因为他们的付出真的应该得到每一个人的信任、支持和肯定。
又一个新身份:物资运输志愿者
接下来一段时间,所里来了很多物资,不仅是防疫物品,还有很多生活物品。也就诞生出第三类志愿者岗位——物资运输志愿者。
物资运输志愿者数量不多,且工作较为辛苦。每日需承担送餐、核酸检测和物资搬运等任务,其中最典型的要属张其帅同志,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几乎参加了所有志愿者项目。
志愿者的劳动需要居民的理解与体谅。在微信群里多喊一声“辛苦”,多说一句“谢谢”,绝不止是表面上的客套,每一句表扬的话,都让志愿者感受到尊重和荣誉,更加坚定信念去为人民服务。尤其在这样困难的时候,志愿者工作在最危险的前线,应该得到更多体谅和珍惜。
请珍惜志愿者,让我们彼此守护
志愿者就是守护者,守护的不仅是群众,守护的也是我们自己,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我们本质上休戚与共:如果放任病毒肆虐,最终谁都无法幸免;如果我们失去了志愿者,谁来保证我们的生活?每个人都应该去体谅、理解、关心、爱护志愿者,做他们的守护者。
我写这篇自述,目的不光是要表扬我们志愿者,更希望大家能够珍惜我们的志愿者。众志成城,同心携手,彼此珍惜,互相成为对方的守护者,在战疫中获取力量,在坚守中迎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