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是广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长,上海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张莉主动要求加入一线抗疫战场。这次派驻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是她第四次主动请求出战,她用实际行动阐释了白衣战士的责任与担当。
夜以继日 毫不退缩用党性坚守岗位
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工作的期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莉主动亮身份打头阵,勇敢冲在最前沿。作为隔离点的“外场场控”,张莉需要配合点位长,事无巨细地统筹协调安排各项工作,从早到晚几乎没有一刻停歇。
“您好,我们收到上级通知,您是密接,需要前往我们隔离点集中隔离七天,请打包好行李,半个小时后有专车到您家里去接您过来。”
这样的对话几乎每天都要重复几十遍,张莉总是不厌其烦,一遍遍叮嘱隔离人员备齐行李、安心入住。
隔离点的驻守,没有白天黑夜,没有时间界限,只有24小时全天候的随时响应。因为全新启用,源源不断的隔离人员被转运至此。3月24日启用当晚,短短三个多小时就有90多人被送进隔离点,直到第二天早上5点,张莉和她的同事们才能短暂休息两个小时。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凌晨3点的电话铃声响起,张莉第一个冲到工作区,有条不紊地安排接收,收集录入信息、分配入住房间、安排内场进行核酸检测……
耐心沟通 不求回报全力帮助隔离人员
她所工作的隔离点有三个特点,老人多、幼儿多、突发情况多。作为医务人员,在高强度工作的同时,还会不断收到各种个性化诉求,张莉始终不忘对特殊人群的心理疏导与抚慰,做好安抚工作。
“我的隔离期将满,但浦西正在封控,请问我能回家吗?”张莉每次遇到类似问题时,总是耐心解答,并第一时间记录和反映情况,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为隔离期满的居民联系到街道的接送车辆。
隔离点既是抗击疫情的“特殊战场”,又是隔离人员的“温暖港湾”。某日凌晨两点,隔离人员中有一位年轻人在入观群聊中发来求助信息,他是前一天入住的密接,由于对陌生环境适应困难,过度的紧张和焦虑导致身体不适。正在内场忙碌的张莉第一时间奔赴而去,敲开年轻人的房门,一边安慰一边仔细询问了情况。
“请不要着急,你会没事的,你可以尝试先放慢呼吸,调整呼吸,身体放轻松……”随着张莉的安抚和暗示,患者慢慢的调整了呼吸,慢慢的放松下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太阳马上就要升起来了,天马上就会亮了,相信你也会越来越好的!”
张莉的陪伴让患者渡过难关,直到确保没问题后她才离开。离开房间的那一刻,黎明的太阳已经渐渐升起,一个个不眠之夜就这样在忙碌中悄然度过。一大早,电话那头是年轻人妈妈感激的声音,电话这头张莉疲倦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样的突发情况对张莉来说很常见,但张莉总是不厌其烦地耐心沟通,细致安排,尽全力帮助和满足隔离人员的合理需求。
凸显细节 团结同事共同战“疫”不退缩
在隔离点的工作中,24小时“连轴转”是十分常见的情况。工作人员大多也拖着疲惫的身体在一线奔波,张莉也是其中一员,他们总笑称自己“每天都在破记录”。尽管工作量不断增加,工作再累,张莉始终认真负责落实每日8点例会,评点昨日工作、布置当日医疗医护分工安排。
随着新增阳性病例增多,疫情形势更加严峻,隔离点接收的密接、次密接人员在不断增多,预先安排的接车时间经常会因故推迟,在等待的空隙里,张莉总是提醒同事:“去休息一下吧,有事情我再给你打电话。”而他们遇到的困难不仅仅是通宵等待,密接人员的核酸检测结果、如何在床位紧缺的情况下最大化接收隔离人员、转运车辆的合理对接与协调……这些都需要大家一再统计并核实数据,第一时间完成高风险人员的闭环转运。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严谨、细致、准确,张莉和同事们也总是能高效合作,最大化利用资源。
有个难以发现的细节,是当同事们完成“接单”疲惫小憩的时候,张莉总是一个人轻轻地整理桌面、清点物资。她就是这样一个战“疫”一线上默默支撑同事的好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