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虽然来自不同单位,但都有同一个身份——党员;他们虽承担不同的任务,却有统一的责任——防疫。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东体小区临时党支部汇聚了一支战疫“硬核”力量。
建强临时支部,当好战疫“主心骨”
此次疫情防控形势严峻,面对小区居委人手短缺的局面,随着市委、区委发出号召,东体小区市区两级下沉干部闻令而动,4月初开始配合参与小区居委核酸检测等工作。4月19日,曲阳路街道社区疫情防控东体居民区机关下沉干部临时党支部正式成立,区发改委田华君同志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带领支部党员干部配合居委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支部虽然临时,但思想、工作、作用不临时。东体小区是个有着3000多户数、6000多居民、近17万平方米的超大型社区,社区防疫工作兼具复杂性和艰巨性。田华君书记和7名下沉干部,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及时制定工作方案,短短两天时间,召集了小区239名在职党员,成立了核酸检测、物资装卸发放、社区巡逻、快递查证消杀、快递分拣配送、封控楼门岗值勤等8个工作小组,有效助力了小区疫情防控工作。
自制“新发明”,打通“最后100米”
随着快递、外卖逐步开放,源源不断的物资在小区门口堆积起来。如何安全、快速地将各类物品送到居民家中,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党员志愿者分工配合,探索出安全高效的工作流程。在小区门外,一组人员进行快递人员查证、快递物品消杀,然后分区域放置在货架上;在小区门内,另一组人员按类别分拣,分区域配送。志愿者们不怕辛苦、默契配合,基本实现了所有到货半日送达,居民在收到物品后感叹到“刚接到快递员电话,没一会儿东西就送到楼下了”。方文程同志在担任快递分拣配送的最后一班岗时,总是直到送完货架上所有的快递才离岗,有时工作到晚上10点。
由于缺少运输工具,限制了配送运力。胡永良同志拉来了自家的平板车,配上货框改造成了“分类车”,框子里放零散袋装物品,框子上放大型盒装物品。张鸿志同志骑来自家电瓶车,就地取材在后座加装货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小货车”。吴杭彬同志将自家的手拉车和电瓶车有机结合,组装成了“牵引车”。这些开动脑筋的小改造,大大提高运送效率,节省了人力。
随时补位,志愿者“最可靠的人”
临时党支部根据各小组具体情况,每周在群组内发布分组排班信息。党员志愿者们收到消息后,积极参与、踊跃报名,工作岗位经常“秒空”。每次需要临时支援或者有同志需要调班的时候,秦豪、候伟青、俞加荣、吴耀平、朱雄冠、冼琪等同志总是积极响应,及时补位,大家称他们是志愿者“最可靠的人”。
巾帼不让须眉、年长不输年轻
党员志愿者中,还有一些闪闪发光的女同志和老党员。姜维杨同志积极参与各种社区防疫工作,还报名了常态化核酸点位志愿者,已经练就了志愿服务“一岗通”。金雯同志在完成封控楼值守等任务后坚持不撤岗,继续到小区门口支援分拣整理快递的工作。张元同志一有时间就来补空,哪里需要就去哪里,灵活开展各项工作。田思倩同志即使被单位通知复工待命了,也尽力协调班次,保证完成最后一班岗。
每次保供物资到达小区需要装卸分发时,总有一位老党员的身影会出现在现场,他就是尹轶龙同志。时常会有年轻同志让他适时休息下,但他却表示自己的体力完全没问题,始终是坚持到把物资全部装卸完成才离开。还有一位程根子同志,虽然年长,但总是尽力参与各项力所能及的社区工作,每一项都认真负责、毫不懈怠。
不管白天还是晚上,不论是核酸检测现场还是物资搬运配送途中,每一个忙碌的身影都令人肃然起敬,还有很多为社区防疫工作挥洒热情与汗水的党员志愿者们不能一一提及,但他们用自己无私的奉献、默默的坚守,为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贡献力量,彰显了责任与担当,同心协力助力东体创建“无疫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