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上海按下了暂停键。关键时刻,一批批党员干部纷纷投身这场疫情阻击战,在抗疫大考中扛起责任担当、展示逆行形象。
在凉城新村街道汶二居民区,就有这样一对年轻党员夫妻,他们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主动亮明党员身份,第一时间到居住地居委报到,就地转岗成为一名社区抗疫人。他们,就是虹口区图书馆王宗勇和虹口区房屋征收事务中心李超媛夫妻。
汶二居委是个老旧居民区,共有1600余户4000多居民。疫情期间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出生于1989年的王宗勇和出生于1988年的李超媛夫妻和众多志愿者一起,在居民区党总支领导下,主动转变身份,勇当“三大员”,为居民区抗疫尽责奉献。
核酸检测当“引导员”
这是王宗勇、李超媛在居民区抗疫的第一个角色。在居委干部带领下,每次核酸检测夫妻俩都会提前在现场协助摆放桌椅帐篷,手持小喇叭在楼宇间“喊楼”,通知居民有序下楼检测。居民下来后,他们会引导受检人员在排队过程中戴好口罩、不扎堆,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及上网课学生通过绿色通道快速进行核酸检测。
有一次,王宗勇在一栋居民楼下引导居民做核酸,这时有位居民上前告诉他说,自己的孙子一早起来发烧了,但抗原测试是阴性,问是否可以不下来做核酸。当时小区已经连续十几天无新增阳性,但“发烧”这个词还是瞬间触动了王宗勇一直绷紧的神经,“就算抗原阴性,仍然有转阳的危险。”王宗勇当即让这位居民赶紧先回去,让孩子及家人第一时间居家自控,同时马上打电话向居委会报备。第二天上午,经核酸复核,小孩阳性,全家人当即安排转运。由于处置得当,及时避免了阳性病例在社区的扩散传播。
物资分发当“搬运员”
疫情期间,政府保供物资批次多、数量大,搬运和分发任务极为繁重。王宗勇和李超媛作为年轻党员,主动要求对接居委防疫和生活物资的搬卸发放。四五月份的上海,天气潮湿闷热,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哪怕不干活在外面呆上一两小时,也会胸闷气短。由于小区内缺少运输工具,每次发物资,几吨重的东西几乎全靠人力卸载,然后以蚂蚁搬家的形式用小平板车拖到居民楼下。
有一次发放米、面和油,因为东西很重,小板车难以承受太多的重物,为提高分发效率,早点让居民拿到物资,李超媛主动提出让居委用自家的车,帮忙运输物资。看到他们家的车子内饰因为搬运物资弄脏甚至破损,有朋友问她:当志愿者一天给你们多少钱啊?李超媛笑了笑说,“我们是党员,这个时候怎么可以讲价钱呢?看到居民拿到物资后开心的样子,我们心里也挺满足的。”
齐头并进当“服务员”
王宗勇和李超媛有一个大家庭,一家六口人工作上共同进步、生活上互相关心,是邻居、同事公认的幸福家庭、模范家庭,曾获得2014-2015年度上海市五好文明家庭荣誉。
区域管控期间,王宗勇的父亲根据组织安排,下沉到四川北路街道的一个居委会,协助居民区抗疫工作。王宗勇的母亲因为家里老人病重,有段时间基本都在医院陪护,家里除了他们俩就是两个年幼的孩子。为此,王宗勇和李超媛约定,老人不在的时候,两个人轮流照顾小孩、分批次去居委做志愿者。
后期因为照顾小孩任务偏重,李超媛在家时间相对多些,王宗勇也总会想方设法挤出时间,主动多承担一部分家务,让李超媛到居委会去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包括在晚上协助通知人员、安排核酸检测场地、为老年居民送物资等。因为他们都有一个默默的约定:作为年轻党员,疫情期间,要主动站到抗疫一线接受组织考验,在疫线淬火共同成长。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向所有奋斗在一线的逆行者致敬!”在将要结束志愿者工作、返岗复工的时候,王宗勇、李超媛这对夫妻党员在抗疫日记中这样写道,疫线党旗红,榜样在身边。社区抗疫这段特殊经历,让我们对“先锋模范作用”有了更深的认知,我们将不断努力,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