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从早到晚工作十几个小时,收单、配药、送药,不断往返于社区和医院之间,4月期间已累计为社区居民配药近千份,保持零差错!这是虹口区曲阳街道运三居委抗疫志愿者张文翰的“成绩单”。
一名90后射箭运动教练,俨然已成为居民心中最美的“逆行者”!张文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名年轻普通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
弃“小我” 做连接患者与医院之间的“大使”
封控初期,张文翰就参与到居委社区防疫志愿工作中。在参与居民核酸秩序维护工作期间,细心的他发现,运三社区老龄化严重,绝大部分老人们都患有基础性疾病,对配药需求非常大,有的居民甚至一个月要配二十多种药,而居委又面临人手严重不足的困境。对此,父母都是医疗工作者、自身比较熟悉医院配药流程的张文翰迎难而上,主动向居委会请缨,承担起为运三社区全体居民配药的重任。
自此,每天从收单、分量、列表、配药、打包、核对、消毒,到送药到社区块长,成为他与另两位志愿者每日生活的全部主题。为居民配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既需要高度的责任感,更需要耐心和细心。就以对药品的消毒为例,纸质的收据清单碰到酒精后,字迹就会模糊,给居民用药造成不便,张文翰他们每次都会仔细地把单据遮挡好,才进行消毒处理;有时遇到居民对医保药品的价格存疑要求退药,他们就自行垫付药款、默默地收回退药;有时药品会有断货,他们就在紧张的配药间隙、不厌其烦地在随申办上为患者查找可替代的药品。当天的配药和送药任务结束后,张文翰还要在晚上继续加班整理第二天的清单,配药量大时,工作至深夜也是家常便饭。
随着疫情加重,他每天进出的“阳”楼也越来越多,加上医院又是风险极高的场所,当被问及是否有过安全方面的担心时,张文翰平静地回答:“我们每天大概需要配药30到50份,如果没有志愿者去帮助居民,那每天将有30到50个居民去医院,他们也会有风险;与其这样,还不如将风险集中在我一个人身上。”淡定而又坚定的语气中,折射出义无反顾的责任和担当。
择“大我” 成为温暖居民的“奉献者”
随着封控时间的延长,各种困难和问题越来越多,社区居民的情绪也越来越焦虑。社区中有一位老先生在3月20日做完大手术出院,术后用药需要在曙光医院才能配到,但不巧遇到医院断货,老夫妻两人十分着急,张文翰没有过多地考虑个人的心情感受,而是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病患考虑。
为了掌握更多信息,他随居委多次上门,一边耐心解释疏导老人的情绪,一边仔细了解老先生所需药品的信息。随后他又不断打听寻找,最终得知在黄浦区瑞金医院门口的药店有老先生所需的药出售。为了买到药,他发动亲朋好友四处托人,几经周折终于买到了药。他骑车到虹口黄浦交界处取回药后直奔居民家中,第一时间把药送到老人手中。拿着药,老人感动不已,不停向张文翰致谢,称其为救命恩人,张文翰却谦逊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近一月来,张文翰心中有了一份“配药地图”,虹口区及附近几个区的大小医院,各类药房和各处药品的种类明目已经如数家珍。现在的他,每天依旧在去往医院的途中,在等候取药的队伍里,在送药给居民的路上......
多难兴邦精诚志 同心同德显担当
多难兴邦精诚志,同心同德显担当。病毒可以被隔离,但温暖永远不会被隔离,我们身边还有许多张文翰这样的逆行者、奉献者,相信“疫魔”可能肆虐一时,奋斗终将创造奇迹,冬天纵然寒冷,春天的脚步不会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