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丽园有一位香港志愿者,她就是陈昉。也许和许多志愿者一样,刚开始只是临时帮个忙,但至今仍然坚持着。
陈昉组建起来的这支香港丽园“志愿配药团队”,从帮忙带药到专职配药,从解决一栋楼用药需求到肩负整个小区的配药需求,期间发生了什么?
陈昉去年秋天回到上海陪伴老人处理家中事务,而此后由于香港和上海两地先后发生疫情,她留在了香港丽园。香港丽园有“两高”,人口密度高、老龄化程度高,小区封控后,包括陈昉母亲在内的不少居民,因无法外出都有着急需配药的需求。
起初香港丽园的配药工作一直由居委干部担着,在看到居委又要坚守小区承担起封控管理、转运协调、核酸检测、物资收发等工作,又要努力腾出人手去跑医院给众多居民配药,陈昉在焦急等待中意识到,得有专门的人来做这件事。
刚开始,陈昉和一些急需就医用药的病患,通过向居委申请办理就医配药证明可以前往医院看病配药,第一次出门配药前,她在楼栋群里问了大家是否需要帮忙带药,“要”“需要”“麻烦”……大家纷纷提出需求,这让陈昉有点措手不及。第一次的帮忙让陈昉手忙脚乱,她拿着好多居民的医保卡,在医院小心翼翼摸索了很久,才把大家所需药品配齐。
经过这一次的代配药经验,本就是小区志愿者的陈昉主动请缨,要专门肩负起代居民配药这项服务。当天居民区党总支和临时党支部就积极响应,在小区里广泛号召,许多居民纷纷响应,迅速组织起了一支由“双报到”党员和居民群众共同组成的“志愿配药团队”,陈昉负责牵头整体配药工作。
正是由于第一次配药的经历和遇到的困难,陈昉绘制了一张配药流程图,把小区配药工作制度化、标准化。
基于医院是隔天开放,陈昉便交错安排每天工作,前一天把居民药品需求清单整理出来,由各楼组志愿者把居民医保卡收集起来交给陈昉,配药当天陈昉和志愿者林维桃经常是带着满满一包医保卡,再从医院扛回整整一大袋药品,当天“志愿配药团队”就会同各楼组志愿者一起把药品全部分发到居民家中。
现在,几乎每天都有三四十人需要配药,陈昉她笑着说:“做家务的时间几乎没有了,母亲虽然身体不好,也帮着在家里扫扫地、烧烧菜,说是当好我的后盾。”
当问起陈昉做志愿者时有顾虑吗?她回答说:“我所在的楼栋一直是全阴楼,我很害怕如果不小心感染了会连累母亲和同楼栋的邻居,其它的我什么都不怕。”作为陈昉的后盾,母亲也叮嘱女儿:“如果个个都怕,那就没有人做事情了,我虽然很担心你,但是我特别支持你!”
陈昉特别理解那些被封控在家里需要用药的居民,她表示,这些外人看似普通的药品,可能是一个人生命的维持。而陈昉肩负起的就是居民们的“健康快递”,她说,每天都会收到很多人的问候和感谢,她觉得心里特别暖。只要自己在小区一天就会做一天志愿者,等到疫情彻底结束后,大家不需要配药志愿者了她再回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