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上海本土疫情再次爆发,全市疫情防控面临常态化以来最严峻的挑战。为打赢抗疫这场大仗硬仗,欧阳路街道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立足本职工作,结合社区实际,力所能及地支援和参与一线抗疫,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近期将陆续刊发一组一线抗疫人员的深情自述,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他(她)们的心里话。
我叫杨帆,是欧阳路街道董家宅居民区的一名志愿者。
“叮铃铃……”手机上显示出一个陌生的号码。
“喂——”
“侬好!我是欧阳路街道董家宅居委,最近我们居委要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了,请问你有空做志愿者吗?”
“好的,没问题!需要我做什么随时说。”我爽快地答应着,虽然还有一丝丝意外。住在飘鹰快20年了,每天出门就上班,回家就屋里一钻,除了上下电梯碰到邻居点下头,其他时间我在小区就是一个透明的存在,忽地接到电话,感觉收到了组织的召唤。疫情中得到别人的照顾那么久,也到了我能为大家出力的时候啦!
3月15号晚上,居委施老师敲响了我家的门,手里拿着厚厚的一叠资料,从中抽出一份递给我,“这是你们楼的信息,麻烦你楼上楼下跑一跑,统计一下有多少人自愿参加核酸检测,帮助一些手机操作不熟练的老人弄好健康云上的核酸检测登记码,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教会家人如何生成非本人的二维码。”好咧,三条任务清晰明确,拿着表格我就上到顶楼开始一家家敲门。
“呀,怎么是你呀?没退休的同志也做志愿者啊?”
“为消除疫情出份力而已啦。核酸做吗?二维码会弄伐?不会啊?来扫一个。搞定!”
每户邻居都很配合,报人数、扫码截屏,基本都是一气呵成,有些家中只有老人的相对拖得久一些,但总体感觉完成得顺利,但等全楼都打好勾,一看时间,2个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18日早上6点多,我人还没起床,电话已经响了起来,一看是熟悉的居委的号码,一骨碌爬了起来。战斗的号角吹响了!我赶紧套上志愿者的绿马甲下楼冲向小区大门口,一路走着,感觉越来越多的绿马甲汇聚了过来。望过去居委的干部们,张书记、陆主任都已经在门口了,她们可是从昨晚10点接到任务就忙到这会儿了呀,真是太辛苦了!
负责核酸检测的“大白”一到,大家都忙活开了。志愿者们虽然相互不熟悉,但却似乎有着默契,在各个岗位上各司其职,有的在门口劝退试图离开封闭小区的居民、有的从门外的架子上给居民递送快递和外卖、有的按顺序去各楼组织居民下楼、有的管理排队秩序、有的给20人混检的组别贴号码牌、有的负责完成核酸检测居民的登记,更多的志愿者为了保障核酸检测的速度不厌其烦地检查登记码,指导登记码如何生成。还有隔壁小区的志愿者给不会网上购物的老伯伯买来蔬菜和牛奶,因为封闭无法送进小区的老年爱心午餐也由志愿者送上门。
干活的时候忙忙碌碌,并没觉得时间很长,可到检测只剩最后几个人的时候,突然发现已经下午5点多了,这才感觉站了一天的脚跟有些生疼。看着居委干部依然站在风里,我有些心疼地招呼她们赶紧坐一坐,得到的回答是:“工作没做完,这时候就坐下,不合适”。等“大白”们打包收拾结束,我们志愿者的工作也基本完成了。当我脱下绿马甲往家走,回头一望,居委干部还在收拾桌椅、汇总各类信息。
更让我意外的是,第二天,居委张书记和陆主任还亲自登门感谢我们志愿者。我觉得实在是不好意思,平时得了她们那么多照顾,偶尔出了一份绵薄之力还让她们登门道谢,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呀。
在参与一系列的志愿服务后,出入小区时我不再低着头只顾往前走。
“1002的阿姨,菜买好啦?”
“27号的志愿者,侬去上班啊?”
“陆主任,你这风风火火的,是要去发抗原试剂吗?”
疫情带来了暂时的不便,但让我们的心贴得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