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已成为摆在国家、社会和家庭面前的重要课题。而传统过于倚重子女承担长者照料的居家养老模式将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探索新型养老服务模式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其中物业+养老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物业服务企业的关注。
2月18日下午,人大嘉兴路街道委员会在街道人大代表之家,举办人大代表专题活动——物业+养老模式研讨会。区民政局副局长袁瑗出席会议,人大街工委副主任莊哲主持会议。办事处副主任刘俊、部分区十七届人大嘉兴组代表、街道服务办、街道城建中心等科室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在研讨会上,来自居民区的代表雷国兴、张祎云,结合本居民区老年人实际,对老年人生活服务、医疗服务、夜间陪护等各方面需求进行了举例,对通过政府搭建平台、物业和机构合作提供养老服务进行了展望。
来自相关服务领域企业代表杨正辉、陈燕、葛守雷,分别从自身企业服务领域出发,谈了各自对物业+养老模式的看法,并从物养融合角度,对未来居家老人提供服务个性化、点单式服务等方面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来自嘉兴路街道长者照护之家运营方狮城怡安相关人员、街道城建中心负责人分别从服务提供方、物业公司管理方,对物业+养老模式今后会碰到的问题提出看法。
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刘俊表示,养老服务正从普惠性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变。在此背景下,政府、物业、机构三方也要积极探索和转变角色,要形成包括物业和机构服务衔接、供给与需求对接、人财物等切实可行的运作机制,通过新理念新模式,探索解决居家养老服务的现实问题。
区民政局副局长袁瑗表示:我们鼓励物业服务企业探索“物业+养老服务”模式,增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更满足虹口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破解高龄,独居等老年人照护难的问题。物业企业都有各自的服务和人力资源,部分物业企业已经开始了试水和探索,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定位自己的服务方向。一是可以发挥家门口物业从业人员“熟人”的优势,消除老人的陌生感,就近就便提供巡视探访、助洁、代买代购等非专业类的居家养老服务,街道可以组织物业从业人员参与社区“养老顾问”培训;二是鼓励整合闲置资源举办养老服务设施。支持有条件的物业企业利用小区物业闲置资源,改造建设家门口“5分钟”的服务驿站,面向老年人等各类人群开展日托,助餐,文化娱乐等服务;三是鼓励物业企业发展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结合管辖的小区建设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将辖区老年人养老需求纳入数据平台管理,以失能,独居,空巢老人为重点,建立“家门口”的应急救援服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