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到底怎么“扶”?凉城新村街道网格片区的社工事务所党支部党员张晔,在赴云南文山州西畴县扶贫工作实践后得到了很多感悟和启发。
今年5月初,得知虹口区将组织人员赴云南文山州扶贫帮困工作,张晔主动提出申请。那时新冠疫情尚未结束,但他毅然报名,他说“越是条件艰苦的时候,越要发挥退伍军人党员的奉献精神”。在等待出行的日子里,他认真地做起了功课:文山地区地理位置、历史故事、风俗习惯、政治经济等,致力于能运用自己的社区工作经验,为扶贫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5月25日随队抵达文山后,张晔被分配到西畴县委工作。初来乍到,由于不适应当地气候和吃辣的习惯,张晔一度很难受,但他全凭毅力顽强克服,使自己尽快进入工作状态,积极投身扶贫攻坚第一线。
西畴县是一个集边疆、多民族、贫困山区为一体的县,经济落后,但发展空间大。看到公路边立体宣传标题“推动云南跨越式发展”和县府大院醒目的:“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尤其听取了县委领导的县情介绍和发展规划,张晔为之振奋。
通过对西畴县城镇化建设和社区管理的考察,并深入周边乡村与当地各族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当地生产生活情况,倾听他们对脱贫奔小康的心声愿望,特别是参观了因“最后一公里”享誉全县的岩头村,并和“西畴精神”典型代表人物谢成芬深入交谈,张晔看到了多年扶贫帮困结下的硕果,看到了仍需改进完善提高的方面,更看到了西畴人民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
在西畴县“智能化手段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专题培训班上,张晔应当地县委要求,作了题为《浅谈社区治理的方法、途径和效果》的讲座,结合自己社区工作经验和所见所闻,介绍了上海基层社区的工作特色。由于内容又和西畴县发展紧密相关,显得既生动又有说服力,赢得了全场的热烈鼓掌和广泛好评。
在去新马街乡结对户家走访时,张晔看到山路弯弯,路面狭窄,碰到雨天常会泥土松动下滑,给人车出行带来安全隐患,就主动和当地居民一起修整山路,短袖衫上那一道道汗渍记录了他辛勤的付出。
在莲花塘乡参观规划馆时,张晔获悉当地青年纷纷外出打工,留下许多留守老人和小孩,就建议当地领导积极创造就业岗位,让青年人从困于大山、走出大山,再回归大山,为家乡发展助力,又能照顾家庭,一举多得。
在莲花塘乡参观规划馆时,张晔获悉当地青年纷纷外出打工,留下许多留守老人和小孩,就建议当地领导积极创造就业岗位,让青年人从困于大山、走出大山,再回归大山,为家乡发展助力,又能照顾家庭,一举多得。
迎“七一”期间,张晔与县委组织部干部和工会干部一起联欢,高歌《西畴之歌》,参观“清廉馆”。他以上海社区举例,建议党务干部们因地制宜开设小巷书屋,成立老年歌咏队、舞蹈队,举办书画班、插花制扇苏绣等兴趣班,在脱贫奔小康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回到上海的张晔比以前更加热爱社区工作,他想继续发扬吃苦耐劳精神,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早日完成扶贫攻坚光荣使命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