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虹口区人民法院)举办北外滩(涉外)商事审判工作室揭牌仪式,这标志着又一法治助企创新平台在北外滩核心区域落地。虹口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冯静,北外滩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房斌,虹口区人民法院商事庭庭长缪欢,北外滩街道司法所所长冯剑波,以及上海市建筑施工行业协会、上海建工集团等企业代表和多家商事调解组织代表共同出席活动,见证这一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时刻。
一、揭牌启新篇:构建涉外商事司法服务前沿阵地
揭牌仪式上,房斌副书记与冯静副院长共同为“北外滩(涉外)商事审判工作室”揭牌。该工作室的设立,是虹口区人民法院响应市委、区委关于北外滩开发建设的战略部署,深化“法治助企包”机制的重要举措,旨在依托北外滩区位优势,为中外企业提供法律风险防范、纠纷多元化解、商事规则解读等一站式司法服务,助力打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房斌在致辞中指出,当前北外滩正处于“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基本建成”的关键阶段,随着跨国企业集聚、重大项目落地,企业面临国际商事规则适用、合同管理、合规经营等多重挑战。工作室的成立恰逢其时,将成为街道与法院协同优化营商环境的桥梁,为区域高端产业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冯静副院长表示,工作室是法院延伸司法职能的“前沿哨”,将聚焦企业需求,通过“零距离”司法服务帮助市场主体防范风险、化解纠纷。法院将以此为支点,整合审判资源,强化与街道、行业协会、调解组织的联动,让法治成为北外滩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仪式现场,缪欢庭长与冯剑波所长共同向建筑企业及调解组织代表发放《涉建工行业商事纠纷典型案例手册》。手册精选了最高人民法院及上海法院裁判案例,围绕工程合同管理、公司治理等高频问题提炼裁判规则,为辖区的企业发展提供“可视化”指引。
二、座谈谋共识:共商建工领域纠纷化解“最优解”
活动现场还召开了涉建工行业商事纠纷化解座谈会。会议上,虹口区人民法院商事庭向与会代表介绍了近三年辖区建工领域商事案件审理情况,指出该领域纠纷呈现合同履约争议集中、法律关系复杂、涉诉标的额大等特点,并结合司法实践解析工程结算、分包管理、表见代理等裁判要点为大家深入阐述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上海市建筑施工行业协会及上海建工集团等企业代表表示,当前行业面临资质管理、工期延误、款项结算、保全等实务难题,希望法院进一步加强类案规则释明,助力企业从源头减少纠纷。北外滩商事调解中心等机构代表表示,希望通过构建“法院+商会+专业调解”联动机制,利用早期介入调解、合规培训等方式降低解纷成本,为企业发展“减负”。
会议明确各方将以工作室为枢纽,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召开行业风险研判会,共享纠纷数据,联合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推动建工领域矛盾从“末端处理”向“前端预防”延伸。
三、庭审“零距离”:典型案例敲响合规经营“警示钟”
当日,虹口区人民法院“虹法新青年”法官及小同通过北外滩巡回法庭公开开庭审理一起建筑材料买卖合同纠纷案。该案中,某民营企业因施工方拖欠货款引发诉讼,暴露出合同条款约定不明、结算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庭审中,法官围绕合同效力、结算依据、违约责任等焦点问题组织举证质证,清晰展现司法裁判逻辑。
来自建筑行业的10余名代表现场旁听。“没想到一个结算细节的疏漏会引发这么大争议,这次庭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一位企业法务人员表示,通过观摩庭审,自己深刻认识到完善合同管理、留存交易凭证的重要性。调解组织代表则认为,庭审为调解工作提供了“教科书式”参考,有助于提升专业调解的精准度。
下一步,北外滩(涉外)商事审判工作室将以“三化”为目标深化服务:一是服务精准化,针对航运金融、工程建设、跨境贸易等北外滩重点产业,推出“法律风险体检”“定制化合规指南”;二是解纷多元化,建立商事调解绿色通道,引入行业专家参与调解,实现矛盾分层过滤;三是普法常态化,通过巡回审判、专题讲座、线上课堂等形式,将司法服务嵌入企业全生命周期。虹口区人民法院也将持续加强与北外滩街道、行业协会的协同联动,以司法裁判明晰规则、以多元解纷降低成本、以法治宣传提升意识,为打造“上海北外滩、浦江金三角”提供坚实司法保障,让法治成为企业安心投资、放心发展的“护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