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最高人民法院、上海高院关于推进诉讼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要求,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诉讼服务入驻综治中心全覆盖、社区巡回审判全覆盖”,3月20日上午,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虹口法院)在凉城新村街道综治中心举行诉讼服务入驻街道综治中心授牌仪式暨社区巡回示范庭审观摩活动。
虹口区委政法委副书记马辉、孙熹,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金品,以及曲阳、北外滩、凉城、江湾街道平安办负责同志参加。部分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受邀参加。会议由虹口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赵雁主持。
马辉副书记与赵雁副院长共同为凉城新村、曲阳路、江湾镇、北外滩四个街道综治中心诉讼服务点授牌。这也标志着虹口法院在此前已实现各街道社区巡回审判庭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诉讼服务在综治中心的全覆盖。
金品副部长与赵雁副院长共同为凉城新村、曲阳路、江湾镇、北外滩四个街道综治中心发放“诉讼服务包”。
虹口法院立案庭负责人对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入驻街道综治中心的相关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实现全覆盖后,虹口法院下一步将在各街道综治中心诉讼服务点提供“六个一”服务,即一名日常工作联络人、一个网上立案诉服二维码、一本示范诉状格式文本、一份“诉助宝”操作指引、一个司法确认工作指引、一册典型普法案例等,同时会提供示范诉状的二维码以及纸质文本范例,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矛盾纠纷解决途径,为社会治理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马辉副书记就进一步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指出:一是要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党委统筹、各方参与的综治共识。希望各职能单位进一步凝聚共识,依托综治中心平台,打造“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的“一站式”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体系。
二是要加强工作配合,优化工作衔接,积极融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综合治理中心的规范化建设要以整合资源、方便群众、运用法治、注重实效为基本要求,要统筹公共法律服务、信访接待、诉讼服务等有关功能,全流程完善群众诉求的登记、受理、办理等工作。
三是要深化基层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要立足2025年虹口区“六大行动”,充分发挥人民法院诉讼服务点、巡回审判庭参与的“三所一庭”机制,形成全链闭环解纷模式。要把服务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加强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关系,不断提提法治队伍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诉讼服务入驻街道综治中心授牌仪式后,虹口法院在凉城新村街道社区巡回审判庭公开审理一起高空抛物罪案件。本次社区巡回审判,还创新引入了属地的人民陪审员参与到合议庭审理,让人民陪审员陪审身边事、身边案,进一步凸显人民陪审员在社区巡回审判的实质参审。
市人大代表 颜铭爱
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入驻街道综治中心以及巡回审判进社区,既是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具体体现,也是司法为民的生动实践。虹口法院将诉讼服务窗口延伸至街道综治中心,把司法资源精准注入基层治理网格,打通法治服务“最后一公里”。
虹口法院主动融入基层治理大格局,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城区、法治城区提供了坚实保障。希望虹口法院进一步总结综治中心诉讼服务点的经验,提供更多个性化、精细化、智能化的司法服务,让法治成果更好惠及每一位虹口居民。
区政协委员 沈静
今天参加虹口法院诉讼服务入驻综治中心揭牌仪式,旁听了社区巡回审判,我深刻体会到司法机关在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创新智慧。诉讼服务“窗口前移”与巡回审判“送法上门”,既是司法便民的有力举措,也是法治赋能基层治理的鲜活实践。
法院将诉讼服务嵌入街道综治中心,通过法官指导调解、线上立案分流、普法案例推送等机制,构建起“预防—调解—诉讼”全链条矛盾化解体系。这一模式既以“门诊式服务”快速响应群众诉求,又以“嵌入式治理”推动矛盾源头化解,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社区、纠纷就地化解”的治理效能。例如,针对物业纠纷、邻里矛盾等高频社会治理难题,在社区就提前介入调解,既节约了司法资源,也避免了矛盾激化,充分体现司法服务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同时,我注意到虹口法院在综治中心诉讼服务点的建设中,引入了“诉助宝”APP这一智能化工具,彰显了虹口特色。
未来,希望虹口区可以进一步加强部门的协同联动,通过数据共享、案例研判,精准识别社会治理风险点,推动从“被动化解”转向“主动预防”,为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治理贡献更多法治智慧!
下一步,虹口法院将以诉讼服务入驻街道综治中心为契机,深化“三所一庭”机制,形成具有虹口特色的全链闭环解纷模式,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提供坚实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