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陪审员工作是实现司法民主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司法公信力的重要举措。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人民陪审员工作情况及第二批人民陪审员参审典型案例,其中虹口区人民法院相关举措被提及表扬。
近年来,虹口区人民法院积极探索,通过规范选任、强化管理、完善保障,持续推进实质参审,建立起人民陪审员长效管理机制,人民陪审员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同时关注人民陪审员的个人成长,打造《人民陪审员成长记》短视频,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我宣誓: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宪法……”2023年,新任人民陪审员进行宣誓就职。
自《人民陪审员法》实施至今,虹口区人民法院共选任三批人民陪审员,目前在任人民陪审员238名。2024年,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数1419件,实际出庭次数2628次,参审实效得到不断提升,管理保障机制不断优化,取得良好法律和社会效果。
严格选任程序,提升人民陪审员队伍素质
选任阶段,认真落实随机抽选原则,严格细化公告、报名、审查考察、公示等各项选任程序,严把选任关口。选任中,增设与候选人见面交流环节,倾听候选人意见心声,增进候选人对陪审工作的理解与认同。
在确保广泛性、人民性、代表性的基础上,注重选任具备专业技能和专业特长的人民陪审员,切实提升参审的实效性。
强化履职保障,持续推动人民陪审员实质参审
健全长效机制,保障参审权利。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和保障人民陪审员实质化参审的工作办法(试行)》,严格规范参审程序,切实保障人民陪审员参审过程中的阅卷、评议、表决等权利。
优化流程机制,确保参审信息精准对接。安排专人在微信群实时发布排庭通知、变更通知,每周梳理发布下周开庭提示,做到开庭信息“三次提示”。
多措并举,提供全流程参审保障。安排固定办公场所,配备移动电子阅卷设备,为人民陪审员庭前阅卷、候审、评议等活动提供便利。借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线上庭前阅卷、类案推送、课题提问、会议评议、结果告知等,保障人民陪审员实质化“陪、审、议、决”。
加强管理培训,持续提升人民陪审员履职保障水平
构建人民陪审员培训保障体系。一方面,精心编写、发布《人民陪审员工作百问百答》,并根据工作实际对百问百答手册进行修订,为陪审工作提供有效指引。另一方面,邀请资深法官进行岗前授课,组织庭审观摩、案例研讨、座谈交流等活动,全方位提升人民陪审员参审能力。同时,通过线上渠道推送新法新规、普法视频,确保业务学习融入日常。
精细管理促进履职。定期召开人民陪审员工作例会、座谈会,分析研判人民陪审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案,加强人民陪审员队伍的动态管理。
建立系统的人民陪审员考核机制,激励人民陪审员积极履职。综合评估人民陪审员履职情况、业务能力、工作态度等,对表现优异的人民陪审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对于存在问题的人民陪审员进行批评提醒,并督促其整改提高。
深度宣传报道,增强人民陪审员职业尊荣感
定期编撰《虹法陪审》期刊,全面展示陪审工作动态与人民陪审员风采,进一步增强履职荣誉感、责任感和认同感, 提升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
系统总结人民陪审工作特色举措,鼓励人民陪审员分享参审心得,加大人民陪审员工作宣传力度,近年来,人民陪审员工作多次得到《人民法院报》、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等媒体的报道肯定。
山水万程,步履不停。展望未来,新时代呼唤人民陪审员工作新发展,人民群众与司法实践对人民陪审员制度也有着新期待,虹口区人民法院将立足实际,不断加强人民陪审员工作,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让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弘扬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开、保障司法公正、增强司法公信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