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指出:“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法官作为法律的执行者和社会最后一道防线的守护者,在岗位上忠实履行着各项审执义务,法官权益保障工作对于维护司法公正权威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7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规定》,健全完善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职制度;2017年7月21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宣布将每年的7月21日设立为“上海法院法官权益保障日”。
在第八个“上海法院法官权益保障日”来临之际,我们一起来看看虹口法院在持续优化法官依法履职环境,不断推进法官权益保障工作机制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成立组织,为优化履职保驾护航
司法程序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法官职业缺乏独立的机制保障,为此虹口法院设计法官权益保障委员会,为持续优化法官依法履职环境保驾护航。
积极组建法官权益保障委员会,并下设法官权益保障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多年来为院内法官在生活、工作上提供援助。
针对侵害法官权益的行为,第一时间会同各相关部门启动应急保护措施,齐抓共管,及时召开保障办工作会议作出分析研判,会商处置方案。加强重大事件应急预案,完善突发事件及时处置化解及侵权案件分级处置保障机制。
积极牵头协调各单位,深化区域政法系统联动机制,争取区委政法委、公安、检察院等多方支持协助,共同做好法官权益保障、突发事件应对处置以及对侵权行为人的教育惩戒等工作,切实保障法官人身安全,维护工作秩序。
出台章程,让履职保障“立”起来
作为落实院党组“暖警爱警”的重要举措之一,2024年3月,虹口法院发布《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机关事务民主管理委员会章程》。
在《章程》的指导下,通过半年的运作,机关事务工作获得干警好评。修订后的《章程》紧盯法官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烦心事”,直面法官日常权益保护,通过党组参与、民主自治的上下联动方式,运用协调沟通、现场答复、后续跟踪等手段,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动态管理,按季逐月解决法官的解决法官的实际困难。通过代表建言献策将法官权益保障形成项目,多措并举追踪和解决问题。
组织活动,让服务保障“暖”起来
为贯彻落实院党组“强主业、融发展、亮品牌、暖服务”工作要求,政治部、机关工会通过设立“虹法健康说”专栏、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文体活动等方式,倡导“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理念。
邀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陈佳慧来院进行心脑血管健康科普讲座。课上围绕冠心病的成因、治疗及预防等方面做了科普,并对干警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邀请上海针灸经络研究中心成果转化基地健康管理师来院开展为期一周的中医药健康科普宣讲咨询活动,得到了干警们的好评。
结合院内“书适生活”、“知慧社”等文化品牌,倡导全员读书的浓厚学习氛围;以学术讨论会、司法实务技能大赛、日常调研工作为契机,不断加强对法官办案的知识支撑;依托 “虹法大讲堂”等平台,组织“虹雁”青年干警集训项目,加强业务专训。
定期组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注重劳逸结合,舒缓身心。举办“虹法文化月”活动,集中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展示干警良好风貌,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法官是国家法律的执行者,代表国家依法行使审判权,居中裁判,定分止争,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由。未来,虹口法院将持续优化各项保障措施,继续推动法官权益保障机制的完善创新,积极作为、勇于担当,从心出发、以爱为本,真正让司法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